[经济学]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济学]跨国公司理论第三章

第三章 跨国公司理论 开篇案例 学习目标 正文 开篇案例 从“两乐”“水淹七军”看可口可乐在华发展 20世纪8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探索初期,由于当时中国长期受到计划经济的束缚,市场一经开发,消费品的需求空前旺盛,企业如雨后春笋,蜂拥而起。企业只要能够生产出产品就有销路,商品处于卖方市场阶段。这一阶段,也是中国市场营销从无到有,学习西方先进经验,逐步发展的阶段。就饮料业而言,1981年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进入中国,八十年代中国市场中国大地掀起了碳酸饮料热,当年全国实力最强的八大老国有碳酸饮料厂家是:重庆的天府可乐、广州的亚洲汽水、北京的北冰洋饮料,山东的崂山可乐、河南的少林可乐,上海的正广和、沈阳的八王寺汽水厂、天津的山海关。但是,“两乐”凭借凌厉的市场攻势在碳酸饮料市场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国产碳酸饮料节节后缩,兵败如山倒。当时,国产八大饮料中只剩上海的正广和还没有被“洋化”,这就是被我们称之为“两乐水淹七军”的饮料事件。 1885美国乔治来州的约翰·彭伯顿在地窖中把碳酸水加苏打水搅在一块,成为一深色的糖浆。他的合伙人罗宾逊用糖浆中的两种成分来命名,于是有史以来最成功的软性饮料可口可乐就此诞生了。1927年,可口可乐开始在中国装瓶生产,装瓶厂设于天津及上海。1979年,中美恢复邦交后,可口可乐重返中国。 1979年,中美恢复邦交的三个小时之后,可口可乐宣布进入中国,成为第一个重回中国的美国消费品品牌。之后的第三个星期,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 1981年,百事公司也与中国政府签约,宣告了投资中国历程的开始。当时在中国老百姓的眼中,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只是摆在商场橱窗里象征着美国文化的奢侈品,如今它们早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 回首1979年,可口可乐刚刚重返中国时,第一批可口可乐产品从香港经广州运到了北京。当时,一般的老百姓还喝不上可口可乐,可口可乐销售对象严格限制在来华工作、旅游的外国人当中。买一瓶可口可乐解渴,在今天真是再容易不过,可是当初在一些食不果腹的普通老百姓眼里,可口可乐只是摆在商店橱窗里的遥远美国文化。 艰难发展最初在烤鸭厂里制可乐      喝可口可乐曾被争议是否为卖国主义。早在1927年,可口可乐就已经进入了当时的经济中心上海。因此,1979年可口可乐最初希望将生产线安排在上海。消息一出,便遭到反对声音——“卖国主义”、“洋奴哲学”、“引进美国生活方式”、“打击民族工业”,种种声音一起向上海市政府压来。无奈之下,可口可乐将进入中国内地迈出的第一步放在了北京。当时任中国粮油食品进出口总公司部门经理的佟志广回忆,当初中粮公司只希望小规模引进“试水”,甚至只想在北京设小规模的装瓶厂,于是把厂址选在了丰台五里店中粮北京分公司的一个烤鸭厂里,烤鸭厂腾出一间厂房放置可口可乐瓶装线。 为了尽快打开中国消费者市场,可口可乐总公司在1982年冬天的一个周末,在北京各大商场开展了中国当代市场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买一瓶可乐,送一个气球或一双带包装的筷子。一时间人潮如涌。这是中国现代市场上第一次卖场促销活动,北京各大报纸对此反应强烈。《北京日报》的《内参》以“可口未必可乐”为题发表文章,认为在国家缺少外汇的情况下,引进可口可乐是浪费国家大量的外汇资源。      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刊登了一期封面:“China’sNewFace(中国的新面貌)”,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很直白地表现了中国正在开放,人们将要开始新的生活。 可口可乐在中心城市的日渐风靡,刺激了中国饮料行业的发展。随后,一些小型的饮料工厂已经在各地冒了出来,有些甚至直接冠上了“可乐”的名号,出现在四川成都的天府可乐是第一个国产可乐饮料,随后河南出现了少林可乐,杭州出现了西湖可乐,资料显示,当时国内的各类饮料工厂已经超过2000家。     而可口可乐在中国的强劲势头却给了不少国产品牌伤心的记忆。1994年4月,一度被摆上人民大会堂国宴席的重庆天府可乐被百事可乐正式收编。有观察者统计了一下,至此,中国八家生产碳酸饮料的饮料公司,除了上海正广和之外,其他七家均被“两乐”收入囊中。媒体在报道中用了一个十分耸动而煽情的标题:《两乐水淹七军》。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市场在可口可乐的全球销售排行中排名20位左右。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可口可乐的全球第三大市场。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每年人均饮用3瓶可口可乐产品,如今则增加了9倍,达到了28瓶。在中国的30多个城市拥有36家灌装厂的可口可乐公司,其众多品牌都已在华销售,如可口可乐、芬达、雪碧等。      近年来,可口可乐公司开始由引进品牌转向为中国市场开发饮料产品。如1996年和1997年分别开发出的“天与地”瓶装水和“醒目”系列果味饮料。近期,其中国研发团队推出了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