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参考.doc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参考.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参考

基础工程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 ——铁路桥墩桩基础设计 一 确定桩的基本尺寸 1.1桩基础类型 1.1.1材料 采用钢筋混凝土桩,桩身选用C30混凝土。 1.1.2土层对桩的支承特点 因土层中没有出现坚硬岩石地层,不宜选用端承桩,故选用摩擦桩。 1.1.3成桩方法 采用钻孔灌注桩,钻孔方式采用旋转式,同时钻头选用旋转式刺猬式钻头,适于通过砂粘土及沙性土层。 1.1.4 桩轴方向 一般为工程施工方便,宜先采用竖直桩,当验算不通过时,才会考虑改为斜桩。由于施工上的原因,目前钻孔灌注桩通常设计为竖直桩,故选用竖直桩。 总结:C30钢筋混凝土桩,摩擦桩,竖直桩,钻孔灌注桩。 1.2确定桩的基本尺寸及布桩 1.2.1桩径 设计桩径取,旋转钻成孔桩径比设计桩径增大30~50mm,故成孔桩径为 1.2.2 桩长 桩端持力层宜选择强度较高,压缩性较低的粘性土、粉土、中密或密实的砂土、砾石土以及中风化或微风化的岩层,根据土质条件,将桩端定于粗砂层。 由于沙土桩端要求进入该土层的深度不宜小于,所以选择桩长,沉台底的标高为33.31,桩底标高为-6.69 ,桩端进入持力层的深度为3.18m〉1.5d=2.25m。 1.2.3确定桩数 (双线、纵向、二孔重载) ,其中 ----为经验系数,桥梁桩基采用1.3~1.8,此处取 N---------作用于承台顶面的竖向力 [P]-------单桩受压承载力 因为所用桩为钻孔灌注桩,故其单桩承载力公式为: ,其中, U------桩身截面周长(按成孔桩径d=1.05m计算), A------桩底面积(按设计桩径d=1.0m计算) 由于桩的入土深度,故 -----------地基土的基本承载力 --------深度修正系数, ---------桩侧土的天然重度(取各土层容重的加权平均值) 桩侧各土层的极限摩阻力 桩侧各土层厚度 计算部分: 查铁路桥涵地基和基础设计得, 桩底持力层在水面以下,且为透水层,故水中部分应采用浮重度,水位以上采用其天然重度。 因此得, 各土层 取值 软塑砂粘土 粉砂 淤泥质砂粘土 细砂(中密) 粗砂 45 42 20 42.5 80 2.52 9.5 1.4 23.4 3.18 113.4 399 28 994.5 254.4 1789.3 由此得: 故粗估桩数 取n=6根 1.2.4 布桩 查《桥规》知,当时,最外一排柱至承台底板边缘的净距不得小于,且不得小于,且钻孔灌注桩的桩中心距不应小于2.5倍成孔桩径,根据承台尺寸及以上布桩原则,采用行列式布桩,一排3桩,共2排,此布桩方式所需要的承台最小尺寸为 故承台尺寸的大小满足要求。 布桩图示如下: 桩的布置图 单位:cm 二 承台底面行心处的位移计算 2.1 桩的计算宽度 公式:,其中 b--------与外力H作用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桩的宽度或直径 —形状换算系数; —受力换算系数; K—桩间相互影响系数; , K的计算公式: ——桩间净距 ——桩在地面或最大冲刷线下的计算深度 由此得: (B’为边桩外侧边缘的距离) 2.2变形系数计算 公式: ,其中混凝土的弹性模量 假定该桩为弹性桩,由于基础侧面有多种不同土层,故采用“等面积法”换算。 公式: ,其中 查《基础工程》表6-7,取,; 由此得: 故假设成立,按弹性桩计算。 2.3计算轴向刚度系数 公式: 此桩为钻孔灌注桩,故取=0.5, 竖向地基系数 因此得: 2.4 计算轴向刚度系数 2.5承台底面位移形心处计算 承台计算宽度 承台处于耕地软塑砂粘土中,, 双线、纵向、二孔重载下: ,, 双线、纵向、一孔重载下: ,, 2.6 墩身弹性水平位移的计算 假定:墩帽、托盘和基础部分仅产生刚性转动。由于墩身有一部分在土中,是力的突变截面,故将墩身分为7部分,前五部分高度均取2m,第六、七部分以地面为分界线,故单独分一截面。 图3:墩身受风面积分割图 基本风荷载强度,桥上有车时风荷载强度采用,纵向水平风力等于风荷载强度乘以受风面积。 和纵向风力引起的力矩(活载偏心所引起的弯矩已计入中) 墩顶水平力:253.44 墩帽所受风力: 托盘所受风力: 2.6.2 纵向风力引起的力矩 设各截面所受风力的合力作用点距下边缘的距离为,则梯形形心距下边缘的距离公式为: ,其中为下边长度,为上边长度,为梯形的高度。 1-2段形心距2-2截面的距离,其他部分墩身所受风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