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预知训练KYT.ppt

  1. 1、本文档共1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险源预知训练KYT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现场管理的基础—6S管理 第二部分:基于6S的现场安全管理 第三部分:基于6S的安全意识提升 第四部分:基于6S的现场效率化改善 第五部分:基于6S的改善推动机制 第六部分:现场改善,起于素养,终于素养 第一部分: 现场管理的基础—6S管理 1.现场是哪里? 现场是:企业价值诞生的地方,也是管理落地,问题交织的地方,是企业运营水平的全息投影。 管理和技术力量聚集 问题在第一时间得到发现和解决 改善的发源地 严谨的标准和良好工作习惯 优秀员工成长的第一课堂 2、6S的发展历程 在1955年,日本 部分企业“安全始于整理整顿,终于整理整顿” 宣传口号,其目的仅为了确保作业空间和安全。 后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步提出了口号了“清扫,清洁,素养”,也就是3S 日本的6S著作到了1986年,逐渐问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式企业将6S运动作为管理工作的基础,进而推行其他各种先进的现场管理方法和品质控制手法,如:TPM、TQC等,使产品的品质得以迅速地提升,奠定了日本作为制造业霸主的地位 6、现场管理的架构 三个基础工具:5S,目视化,作业标准化 多项管理内容:安全、生产效率、成本、质量、环境、保全 两个改善机制:创意提案功夫,QCC品管圈活动(团队改善) 两个管理层次:维持、改善 第二部分: 基于6S的现场安全管理 现场是将企业各项经营要素转化为企业价值的主战场,其工作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定了现场也是最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和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因此,现场安全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企业安全管理起点和终点。 安全是最大的效益,员工没有生命安全和健康的保障,一切的财富和美好的东西都将成为泡影。因此,现场管理者的首要工作任务就是抓安全。 一、本质安全的理念 通过产品设计、过程控制、人员培训等管理手段,使生产设备或生产系统本身具有安全性,即使在误操作或发生故障的情况下也不会造成事故的功能。具体包括: 失误—安全(误操作不会导致事故发生或自动阻止误操作); 故障—安全功能(设备、工艺发生故障时还能暂时正常工作或自动转变安全状态)。 本质安全的理念 人的安全可靠性。 不论在何种作业环境和条件下,都能按规程操作,杜绝”三违”,实现个体安全; 物的安全可靠性。 不论在动态还是静态过程中,物始终处在能够安全运行的状态; 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在日常安全生产中,不因人的不安全行为或物的不安全状况而发生重大事故,形成“人机互补,人机制约”的安全系统; 制度规范,管理科学。 杜绝管理失误,实现企业生产中的零缺陷,零事故,从而基本形成无灾可救,无险可抢,无事故发生的格局。 二、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源的识别 第一类危险源: 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 危险物质 主要措施:约束,限制,隔离,替换。 安全管理的基础:危险源的识别 第二类危险源: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包括: 物的故障:机械设备、装置、元部件不能实现预定功能、不安全状态等。物的故障可能是设计、制造缺陷造成的;也可能是维修、使用不当,或磨损、腐蚀、老化等原因造成的。 人的失误:人的工作行为偏离了被要求的标准(过程和结果),造成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装置的漏洞或失效,从而导致事故发生。 环境因素:人和物存在的环境,如温度、湿度、噪声、振动、照明或通风换气等方面的问题,会促使人的失误或物的故障发生。 更广泛的分类 GB/T13861《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是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危害因素)对危险源进行分类: 物理性危险、危害因素:设备、设施缺陷;防护缺陷;电危害;噪声危害;振动危害;电磁危害;运动物危害;明火;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粉尘与气溶胶;作业环境不良;信号缺陷;标志缺陷;其他。 化学性危险、危害因素:易燃、易爆性物质;自燃性物质;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其他。 生物性危险、危害因素:致病微生物;传染病媒介物;致害动物;致害植物;其他。 心理、生理性危害因素:负荷超限:体力、听力、视力、其他负荷超限;健康状况异常;心理异常:情绪异常、冒险心理、过度紧张、其他; 辨识功能缺陷:感知延迟、辨识错误、其他;其他。 行为性危害因素:指挥错误:指挥失误、违章指挥、其他;操作失误:误动作、违章作业、其他;监护失误;其他。 其他 。 更广泛的分类 GB6441《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将危险源分为16类: (1)物体打击; (2)车辆伤害; (3)机械伤害 ; (4)起重伤害; (5)触电; (6)淹溺; (7)灼烫; (8)火灾; (9)意外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