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学联盟四川省宜宾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1月月考语文试题(无答案)
高2016级高二(上)第二次月考试题
语 文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文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与“天”这一信仰本体相呼应,“天下”则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同时又是一个现实的本体存在。对于天下的认识,反映了这个民族在其文明发端时期便重整体、重和谐、重经验自觉的思维方式和认知特点。天下观念深刻影响了中国历史上各种对社会理想的追求,并且成为王朝国家不断重构的合法性依据,最重要的是,为构建一个多元化的社会政治共同体提供了内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由此而论,与其说“天下”是一种“想象”,毋宁说是一次富有创造性的“发现”。
②“天下”一词,首见于《尚书·召诰》“用于天下,越王显”,从词源学的角度来分析,“天下”和“天子”“中国”“四夷”“五方”等意义相互关联的词应该大体上形成于同一时期。“中国”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初年,1963年在陕西出土的“何荨”铭文上刻有“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辟民”。“四夷”一词则初见于《诗经·小雅》,“四夷交侵,中国背叛”。有学者认为,上述概念可能在夏商时期,也就是在“天”字出现后就产生了,但这一观点既无考古的印证,也没有文献资料的佐证。所以,目前能够确定的仅仅是,最晚在西周初期,“天下”和“中国”等文字就已经出现了。
③相对于“天下”而言,历史上的“中国”虽然也包括多种涵义,但每一种涵义均较为清晰而易于梳理。“中国”通常是指京畿之地,也有人认为就是“国之中”,还有人认为有汉族聚居的地区之意。总之,“中国”是包容在“天下”之中的一部分,而“天下”在明清时期及其以后才具有了相当于“中国”概念的内涵。正如前文所述及的,“天下”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想象,也是古代先民在文明发端时期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这一认知,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历史存在,是超越了种族、血缘关系和地区环境差异的实践理性范畴和产物。
④在古代文献中,“天下”一词的使用具有泛指和特指这样两个特点,总体而言,其所指主要包含以下几层涵义:其一,表示自然的概念。包含了“天之所覆,地之所载”的万事万物,“圣人有以观天下之赜,而拟诸形容”(《易经·系辞上》),“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易经·系辞下》);其二,表示空间的概念。用以界定全部的地域和所有的范围,《礼记·曲礼》郑玄笺注曰:“天下,谓外及四海也”,“古之王者,择天下之中而立国,择国之中而立宫”(《吕氏春秋·慎势》),又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易经·系辞下》);其三,表示社会的概念。用以指代中原地区的华夏民族,通常也包括分布于周边的少数民族,即由“五方之民”构成的世间或人类,“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道德经》),“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礼记·礼运》);其四,表示政治的。其意近似或相当于近代的国家,“天下之有天下也,辟之无以异乎国君、诸侯之有四境也”(《墨子·天志》),“为天下及国,莫如以德,莫如兴义”(《吕氏春秋·尚德》)。有时也特指政权或统治地位,“天下轻于身,而士以身与人”(《吕氏春秋·不侵》),“以天下与人易,为天下得人难”(《孟子·滕文公上》),在实际运用中往往兼有上述两层含义,“国者,天下之利用也;人主者,天下之利势也”(《荀子·强国篇》),“唯无以为天下者,可以托天下也” (《庄子·天下篇》)。在实际运用当中,“天下”有时又包含着上述多种涵义。在宋代理学家朱熹《大学章句》所概括的三纲领和八条目中,“平天下”也被视为封建政治伦理和社会理想的最高境界。
⑤以“天”为核心的信仰体系,滋生了“天下”的想象和探求,“天下”观念的支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建构的进程。溯源而论,天下既是自然延伸的发展空间,也是天子治下的世界秩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中华民族追求建立“天下秩序”的历史就是一部“天下化”的历史。从这个意思上讲,天下观念可以说是全球化思想的最早或者说原始的萌芽,尽管最终的目标没有当然也无法实现,但从中国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角度而言,“天下化”的进程则是以“中国化”的结局而完美收官。总之,以天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和天下观念,奠定了中国古代乃至近代“大一统”国家的政治基础和文化传统。
(节选自《中国古代的信仰精神与天下观念》郭盛民)
1.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天下”是中国古代先民对自然、社会和人本身的总体认识,是古代先民在文明发端时期的主体对客体的认知,这一认知是深刻地影响了中华民族的自然观和社会观的历史存在。[来源:学科网ZXXK]
B.“天下”观念成为中国历史上王朝国家不断重构的合法性依据;“天下”观念的支配,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古代王朝政治建构的进程。
C.从词源学的角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二学案2突破内容要点概括类2大题型.ppt
- 专题二学案3突破三类形象题.ppt
- 专题二学案4解决散文技巧、语言艺术鉴赏类题.ppt
- 专题二学案4突破两类标题的作用与意蕴类题目.ppt
- 专题二学案3解决两类词句理解题.ppt
- 专题二学案2三类诗歌语言题思维突破.ppt
- 专题二学案4评价诗歌的思想情感题思维突破.ppt
- 专题二学案3四类诗歌表达技巧题思维突破.ppt
- 专题四学案12立足文本,创意解读—突破探究类题.doc
- 专题二学案6比对分析法帮你稳取“4选1”选择题.ppt
- 2024年茂名高州市农村学校交流选聘教师真题.docx
- 第一单元提优验收卷(单元测试)2025-2026上学期六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docx
- 尾矿资源化利用2025年最新技术突破与生态环境修复技术探讨报告.docx
- 2025年民办教育机构合规运营与品牌建设教育创新模式研究报告.docx
- 深度分析2025年智能家居系统互联互通标准与产业可持续发展报告.docx
- 施工废水处理回收利用方案.docx
- 2024年衡水市高校毕业生招聘真题.docx
- 2025年社区团购运营管理与用户忠诚度提升策略研究报告.docx
- 聚焦社区:2025年养老服务需求增长趋势与社区合作报告.docx
- 氢能汽车产业变革:2025年关键零部件国产化助力氢燃料电池汽车性能提升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