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川省邻水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

邻水实验学校2017年秋高一上第三阶段检测 语 文 试 题 总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刑德之说,诸子所执不同,秦汉学者所言之刑德,在周秦间有以赏罚论刑德、以教化论刑德等不同的来源。 以赏罚论刑德,为法家的基本观点,是霸道学说对刑德的思考。韩非子认为治理国家的手段,便是刑赏结合。罚,体现的是刑;赏,则体现的是德。刑赏并用,可以约束百姓按照国家设定的合理范围行事而不至于违法。国君有意识采用赏罚督责官吏、管理百姓,是为“刑德二柄”在法家的学理中,刑德只是作为君主驾驭臣下的手段,有功则赏,有过则罚。赏罚之权操之于君,群臣听命而已。由于法家秉持严刑峻法而忽略德治,其所理解的“德”,只不过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属于手段,既非帝道论的本乎阴阳之德,亦非王道论的仁义之德。而刑,主要体现在对百姓的惩罚上,是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与天地秩序无涉。 以教化论刑德,是儒家刑德学说的理路。在儒家看来,刑、德不可或缺。从《论语》中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的主张,孔子治国亦不弃刑罚,常采用以刑正德的手段,引民向善。一做法,为后世儒家所继承,至荀子形成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相对于法家单纯依靠刑德赏罚进行国家治理的思路,儒家更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反对不教而诛。经过了秦法严苛而骤亡的教训后,汉初儒生更强调德主刑辅,以纠正秦法之弊。如贾谊所言:“或道之以德教,或驱之以法令。道之以德教者,德教洽而民气乐;驱之以法令者,法令极而民风哀。”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通过教化改良百姓,将刑罚作为国家治理的最后手段。在这样的学理认知中,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 在这其中,儒家所谓的德,是以礼义为基础的心性培养、道德养成和行为修养,而非法家狭隘的“庆赏”;其所谓的刑,则指因礼义而形成的法度对社会秩序的维持,与法家作为的“杀戮”立意迥异。这是因为儒家承认社会有先天道德要求、群体价值,在此基础上明确“法”作为对人之后天恶性的惩戒,担负着卫道护德的功能,由此而推行的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帝道刑德论,亦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是外在天理赋予人的约束性,这是人之能群的客观存在。相对于王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帝道更多强调先天秩序的规律性,认为人世间的社会秩序,源自于自然秩序,因而社会的运行,必须遵照与天地俱来的客观要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顶是(3 分) A.有关我国历史上的刑德之说,诸子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来源有两个:一是以赏罚论刑德,二是以教化论刑德。 B.儒家刑德学说注重教化养民而不是刑罚罔民,孔子强调刑、德不可或缺,提出了德主刑辅的治民思路。 C.韩非子认为刑赏结合是治理国家的手段。赏,能体现德,但实际上这种“赏”是一种狭隘的“庆赏”。 D.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这一主张,表明孔子治国也强调以法律手段惩处违法者而最终得以引民向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总述,全文主要论述了法家以赏罚论刑德的观点及儒家以教化论刑德的观点。 B.文章第三段引用贾谊的观点,论证了汉代儒家强调以德治国,以刑为辅的治国理念。 C. 文章最后一段分析了儒家推行德主刑辅、注重教化养民的原因及其效果。 D.文章采用了对比论证,如最后一段第一句将儒家的德与刑和法家的德与刑进行对比。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法家的学理中,赏罚之权操之于君,法家的德既非本乎阴阳之德,又非仁义之德,只是庆赏的恩惠和爵禄。 B.“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可见儒家在注重礼法合治,刑德相成的同时也注重“法”所担负的卫道护德的功能。 C.为避免重蹈秦法严苛而骤亡的覆辙,汉儒坚持推崇以教化治国、以礼乐导民,将之视为尧舜王道之治的经验。 D.儒家承认刑德源自先天秩序,但更强调先天秩序的道德感,而忽视先天秩序的规律性,因而在当时社会根本无法推行。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小题。 盯住刘大雄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主要负责党风党纪。 卢浩同志,根据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 卢浩的头“嗡”的一声,大了,解释道:我们就吃了个工作餐,至于礼品,那不过是属于试尝品,算不上礼品。 在酒店里吃工作餐?试尝品发放的对象是专家、市场营销、商家代表,你们算是其中的哪一类?刘大雄的话有些咄咄逼人,但卢浩以为凭两人的交情顶多写个检查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心里还有点不服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