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工业材料09s060李传宏黄佩珍卢成基彭国光徐文泰奈米材料
奈米材料…介觀化學世界●
奈米材料…介觀化學世界● 1
(A) 摘要 1
(B) 前 言 2
(C) 奈米量子效應 3
(1) 引言 3
(2) 奈米量子干涉效應 3
◆圖一﹕Quantum Corral 3
(3) 量子限域效應(Quantum Confinement) 4
◆圖二﹕化學分子從單分子雙分子至奈米粒子與半導體連續性價帶(VB)與導帶(CB)電子躍遷能帶與能障變化比較示意圖 4
◆圖三﹕(a)不同奈米粒徑的CdSe 、InP 及InAs 奈米晶粒的光譜。(b)是包裹ZnS 或CdS 的CdSe 晶粒在紫外光激發下所發出的螢光。 5
(D) 奈米粒子表面效應 5
(1) 引言 5
◆圖四﹕奈米粒子大小與原子分佈粒子表面比例之關係 5
(2) 結構斷面與結構重組 5
◆圖五﹕晶體表面吸附分子與排列結構示意圖 6
◆圖六﹕GaInP2 晶格表層結構重整之P 雙原子偶合鍵結排列 6
◆圖七﹕ 奈米金線雙層幾何結構SEM 剖面圖 7
(3) 表面吸附現象 7
◆圖八﹕界面張力與相對粒子(粒子大小/表面厚度)大小之關係 8
◆圖九﹕CO2 吸附在不同基材(a) M-OH, (b) M, (c), (d)、(e) M-O. 8
◆圖十﹕N-SnO2 感測材料623K 下曝於不同氣體之紅外線能量穿透 8
(E) 奈米粒子間之相互作用 9
(1) 順相性晶場效應 9
(2) 晶隙介面組成與缺陷效應 9
(3) 介電限域效應 9
◆圖十一 ﹕晶粒缺陷與異質沉降示意圖 9
◆圖十二﹕ 染料D 和E 在25℃ 下於(a) 10 -4 (b) 5 ?? 10 -5 (c) 10 -5 (d) 5 × 10 -6不同濃度的水溶液吸收光譜﹐ 10
(4) 奈米尺寸分布效應 10
◆圖十三 ﹕不同溫度下奈米A l2 O3 塊材在(1 )873K 、(2) 1073K 、(3) 1273K 、(4) 1473K 回火4hrs 之紅外線光譜 10
(F) 結論 11
(G) 參考文獻 11
摘要
材料尺度由微米進入奈米時並不只是尺寸的縮小。當電子在奈米刻度空間下﹐因量子相干效應重新組成電子穩定波﹐產生了新能態(New States)﹐電子自旋構像和能譜產生新的變化而導致新的化學平衡系統﹐而且粒子往奈米尺度縮小後不僅表面積增加﹐由於暴露於表面與界面原子個數增多﹐■■表面位能急速增加﹐粒子表面原子鍵結狀態則可能嚴重失配或重組(表面原子活性增加或降低)﹐此時許多全新而獨特的物質介觀特性將因材料奈米化之過程而出現。因此奈米化學可視為進入奈米尺寸後﹐由於奈米量子尺寸效應及表面效應兩者共效引起之新的介觀化學性質。
由於物質奈米化過程而產生新的介觀化學特性﹐使得傳統化學理論、反應、材料組成、結構、特性…等都產生新的變化﹐而這些奈米化學性質所引起之新的製備方法、製程控制、加工條件(甚至許多產品、產業之應用)…等也終使得整個化學領域產生新的演進與重組。
■本文將針對奈米材料化學性質之源起、影響特性作一簡單的介紹。
前 言
奈米材料與巨觀性質或(原子分子)微觀性質迥異…特稱為介觀性質﹐而奈米科技即聚焦於此介觀世界中(介觀尺度﹕1~100 nm)(微觀尺度﹕1nm )(巨觀尺度﹕100 nm )﹐這些介觀性質可能是物理的(光、電、磁…等)或化學的。
過去十年來來奈米材料獨特之介觀性質吸引了大量科學家研究投入﹐無數文章報導從膠體化學、自組裝、材料工程…等各種製造合成(甚至於奈米材料光、聲、電、機、化…等)、特性量測、應用之研究。
試問﹕究竟何謂奈米化學﹖為什麼傳統之化學理論已無法正確的預測其結果﹖它與傳統的分子微觀或整體巨觀化學現象有何不同﹖現今所謂之奈米化學又該如何建立其理論基礎來加以應用﹖
若單純從物理尺度來看﹐當材料為1~20 奈米左右的顆粒、孔洞、管狀、薄膜…等結構﹐正是Debye Length 及室溫移動電荷波長的範圍﹐而且有效電子的量子效應也開始顯現﹐材料可能出現新能態、新性質…以及這些性質的綜合。
這些量子效應■所引起迥異於對傳統光、電、聲…等電子電洞性質之變異﹐所引起不同化學反應途徑及效應可以說是引起奈米化學變化的直接因素。
另外﹐進入奈米尺度後由於結構尺寸變小、分佈於表面原子數增多、顆粒表面位能增高、不飽和鍵結增加(4-6)﹐將使得表面結構易於產生重組或與環境中其它組成結合﹐這些新組成結構的形成、有效電子之量子效應及上述兩者在奈米粒子結構彼此交互影響之共效總和﹐可說是整個傳統化學理論需要全盤重新定義及建立的重要原因。
現今種種研究顯示﹕奈米材料層出不窮的奈米介觀特性變化已經不是現今傳統化學所能預測﹗
例如(近年Nature 發表之文獻報導)﹕應用於鋰電池之鋰合金粉體材料經充放電轉換成奈米粉體後﹐原先傳統上一般化學充放電不可逆反應變成可逆反應﹐於是竟然使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