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赵秉文 文档
金代文宗、柱国干臣——赵秉文
历仕五朝,官拜六卿
赵秉文,字周臣,是磁州滏阳人,生于1159年,自小聪明,读书领悟极快,被乡里所看重。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后,黄河以北已被金朝统治。金朝兴起于东北,统治民族女真族文化相对落后。金朝以武立国,但为了巩固统治,逐渐开始学习汉族文化,推行文治。早在金太宗天会元年(1123年)即开设科举,以笼络和选拔汉族优秀人才,充实官僚队伍。终金一朝共开科38次,每次平均遴选文武进士150人左右。赵秉文参加了金世宗大定二十五年(1185年)科举并及第。调任安塞县主簿,因为在官吏考核中列为优等,而升任邯郸县令,后来调任为唐山令,此后因父亲去世离职。明昌六年(1195年),入朝担任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负责为皇帝起草诏令。他一生经历金世宗、章宗、卫绍王、宣宗、哀宗五朝,因才藻精致和直言敢谏而被皇帝信任,多次担任翰林侍讲、侍读,两次担任礼部尚书,并被封为天水郡侯。
为政宽简,待人平易
金章宗泰和二年(1202年),赵秉文从翰林院修撰任上,外放为宁边州刺史。第二年又改任平定州刺史。当时,因为民族矛盾和自然灾害,社会极为动荡。平定州前任刺史喜欢用严酷的刑罚威治百姓,只要听说朝廷将要大赦,就先把监狱里的重刑犯打死,然后才拜领诏书,但是盗贼却越来越多。赵秉文到任后,施政宽容,减少百姓的赋税徭役,与民休息,几个月后,盗贼就在州境内绝迹了。当年粮食歉收,他拿出自己的禄米,并倡导富人赈济百姓,保全了很多人的生命。他为人诚恳、热情,和人交往能够放低身段,从不以名士和高官自居。即使担任了礼部尚书,生活也依然简朴,像普通读书人。赵秉文也因此深受四方人士的敬重。当时金朝的使者从西夏、河湟地区出使归来,都说西夏人经常问起赵秉文的生活情状。
书生请缨,为国干城
金卫绍王大安(1209—1211年)初年,金朝军队在抵抗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的侵略中接连失利。卫绍王召集赵秉文讨论应对之策,赵秉文建议说:“现在我军都集中在宣德城下,保守暑热和风雨,军器损坏很多,将士疲敝,等到秋天敌人来到将非常不利。应该派遣驻扎在临潢的军队攻打敌人空虚的后方,那么就能够解除山西承受的压力了。”卫绍王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到了秋天,宣德的军队果然失败。过了几年,他又上书请缨,要求到被敌人攻破过的州郡任职。他慷慨的表示:“陛下不要说我是书生,不懂军事。唐朝颜真卿、张巡、许远这些人,以身许国,也是书生呀。”又说:“假如我死去对国家有益,也比白白浪费国家的俸禄做一个没用的人强。”到了金哀宗正大九年(1231年),赵秉文已经74岁,仍然心忧天下,及时吃饭、休息也不能忘怀。只要听到一件事对人民有益,发现一个人可以重用,他就或者拜表、或者直接找宰相大臣郑重提出建议。同年3月,哀宗改元开兴,年逾古稀的赵秉文抱病为皇帝起草了寄寓自己忧愤心情的《开兴改元诏》。《金史》记载,《开兴改元诏》指事陈义,辞情深切,闾巷间百姓皆能传诵;诏书传到洛阳,洛阳官民拜诏后举城痛哭。两个月后,怀着对国家存亡的深切忧思,赵秉文去世。
一代文宗,书文两绝
赵秉文“历五朝,官六卿”,朝廷中的诏书、册文、表以及与宋、夏两国的国书等多出其手。前后主文坛四十年之久,成为金朝末期“文士领袖”。他生性好学,从小到老没有一天离开书。他的文章长于辨析,说理透彻,笔法自由。七言长诗笔势纵放,不拘一律;律诗壮丽,小诗精绝;五言古诗沉郁顿挫有阮籍之风。元·刘祈《归潜志》记载:赵秉文幼年时,书法学习王庭筠,后来学习李白、苏轼,博采古今诸家的长处,到了晚年书法取得极大进步。金代著名诗人元好问在《中州集》中称赞他“善于书法,有魏晋风格”。
更为难得的是,赵秉文能够一反当时文坛和科举应试中的积弊,破格识拔人才。金朝泰和、大安年间后,科举应制之文陈腐卑陋、见识短浅,只能勉强符合格律的要求;如果稍有文采奇丽一些的,马上就会被考官否定;这些都造成了文风的衰败不振。贞祐年间,赵秉文主持省试,把格律稍有瑕疵但是词藻颇丽的李献能擢为第一名,被其他举人以破坏格律的罪名告到了朝廷。而这之前因为在贡举中同样的做法,他已经被从礼部尚书的职务上降了两级。
附赵秉文词两首:
水调歌头
四明有狂客,呼我谪仙人。俗缘千劫不尽,回首落红尘。我欲骑鲸归去,只恐神仙官府,嫌我醉时真。笑拍群仙手,几度梦中身。倚长松,聊拂石,坐看云。忽然黑霓落手,醉舞紫毫春。寄语沧浪流水,曾识闲闲居士,好为濯冠巾。却返天台去,华发散麒麟。
青杏儿
风雨替花愁。风雨罢,花也应休。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乘兴两三瓯。拣溪山好处追游。但教有酒身无事,有花也好,无花也好,选甚春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