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象学第9章
第九章 小气候与农业小气候 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不同类型小气候特征 技术措施的小气候效应 第一节 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一、小气候概念及其特点 概念:在小范围地面状况和性质不同的地段,由于它们的辐射特性、贴地层的乱流交换和水分交换过程的不同而形成的气候,称为小气候(microclimate)。 小气候是决定于小地形和环境,是微观的;而大气候是决定于大地形、地理纬度、距海远近和大气环流等因素,是宏观的。 特点: 气象要素值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气象要素具有明显的脉动性; 气象要素的垂直梯度远大于水平梯度; 垂直梯度也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二、能量交换的层面 (一)作用面 概念 : 作用面又称活动面,所谓活动面是指能借助于辐射作 用吸收热量和放出热量,从而调节邻近气层或土壤层温、湿度 状况的物质面。 不同性质的活动面,其辐射、热力、动力和水文等特性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小气候特点,它们的性质差异是形成小气候差异的根本原因.另外,活动面的位置是由下垫面的特性和构造决定的。 (二)作用层或活动层 我们把能够全部吸收净辐射引起自身温度日变化和年变化的 一层称为作用层或活动层。 (三)边界效应 所谓边界效应(border effect),从小气候角度看就是指农田边行能获得较多的光照和较好的通风,使得作物在较好的光照和二氧化碳,供给的条件下,形成产量增加的效应。这已放大量实践所证实。实行间作和套种能改善田间小气候,扩大边界效应就是其王要效应之一。 三、小气候形成的物理基础 (一) 活动面的净辐射 活动面的净辐射是形成小气候的能量基础。 (9-1) 从式中不难看出,只要方程右边一项或多项发生变化,就会引起净辐射R值的改变,在上式各分项中,受活动面影响最大的是反射率。在太阳辐射相同条件下,反射辐射可以相差很大。如潮湿黑钙土反射串为5%一8%,水稻田12%,棉田20%一22% (二)活动面的热量平衡 活动面的热量平衡是形成小气候要素变化的依据。 裸地活动面的热量平衡方程式如下: (9-2) 。 式中P为活动面与大气的湍流交换;B为活动面与土壤的 热交换,LE为裸地蒸发耗热。 农田与裸地相比,其热量平衡方程更为复杂,但是经过简化 可以得到与裸地形式一样的方程如下: (9-3) 式中,P为活动面与大气的湍流交换;B为活动面与土壤热量交换;LEc为农田总蒸发耗热。 (三)活动面的乱流交换 乱流交换运动是小气候形成的动力基础。 乱流交换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空气的乱流扩散能力和近地层中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气象要素的垂直梯度. 活动面的乱流热通量、水汽通量和CO2通量分别表示为 乱流热通量: (9-4) 水汽通量: (9-5) CO2通量: (9-6) 乱流热通量P一般白天为正,夜间为负.乱流交换的这种变化,决定了近地气层中气温的昼夜变化.另外,农田中乱流交换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