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宏观经济学第十二章-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ppt
宏观经济学 第十二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南开大学西方经济学课程组 第十二章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政策 价格水平的稳定和充分就业是当代经济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章主要分析通货膨胀和失业理论。这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建立和维持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失业的影响 失业不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个社会问题。 ⒈失业的经济损失 一是实际国民收入的减少;二是人力资本的损失。 ⒉失业的社会影响 使失业者及其家庭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下降; 使失业者的心理造成巨大的创伤,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失业者长期找不工作就会悲观失望,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念。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二、失业的经济学解释 ⒈失业的类型 摩擦性失业:具有某种熟练技术的工人的短期失业,是指从一种工作转换到另一种工作的过程中处于的失业状态,或刚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状态。 结构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的衰落或某种技术的废弃而产生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经济周期阶段性的波动造成的失业,经济繁荣时周期性失业下降,经济衰退时周期性失业上升。 季节性失业:由于某些行业对劳动的需求在不同季节会发生增减而导致的失业。 ⒉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 需求不足的失业或非自愿失业:因为产品的需求量相对于产量不足或减少而造成的失业,包括周期性失业和季节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通常称为自愿失业,它们虽然可以通过加强工作信息传递和技术培训等措施而减少,却不可能根本消除。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也称自然失业率:充分就业状态下,失业率并不等于零,它相当于摩擦性失业率与结构性失业率之和。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率+结构性失业率 ⒊失业的原因 用微观经济学分析劳动市场,大多数研究结果认为:失业的出现是因为工资缺乏弹性使劳动市场不足以出清。 图12-1中,LT-L*数量的工人,虽愿意工作,但要求有较高的工资,也就是说他们不愿意在现有市场工资率下工作,所以他们是自愿失业的。 图12-1 劳动市场的供求与自愿性失业 W L O W* LS 充分就业 自愿失业 L* LT LD ED 图12-2中,L-L数量的工人,虽然愿意在现有的工资水平W时工作,但劳动市场不足以出清,所以他们是非自愿失业的。 图12-2 劳动市场的供求与非自愿性失业 W L O W* LD LS E W 非充分就业 非自愿失业 L LT L 工资粘性理论假设货币工资在短期内具有粘性。货币工资的粘性使劳动市场难以及时出清,失业率就会高于自然失业率。工资粘性理论的支持者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新凯恩斯主义正是持这种观点的。 工资刚性理论假设货币工资具有刚性。在工资刚性的条件下,即使工资可以对劳动力供求的变化做出反应,其调整过程也是非常缓慢的。这种工资刚性的存在,使部分工人无法受雇,从而形成失业。 三、奥肯法则 充分利用社会上一切可利用资源(当然也达到了充分就业)所能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最大量值称为潜在的国民收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奥肯法则,说明的就是失业率与实际国民收入增长率之间的经验统计规律。奥肯法则:相对于潜在的国民收入而言,实际国民收入每减少2%,失业率会增加1%;反之,实际国民收入每增加2%,失业率会减少1%。即 Q-Q* Q* =-2×(u-u*) 四、促进充分就业的措施 ⒈增加社会的劳动力需求 ⒉改善社会的劳动力供给 ⒊完善劳动市场的供求机制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对通货膨胀的解释,大致上有物价派和货币派两种。 物价派主要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他们用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升的过程来定义通货膨胀。 货币派用货币数量的过度增长来定义通货膨胀,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总是个货币现象”。 一、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引起相对价格变化。相对价格的不断变化,对经济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再分配效应,即收入和财富在不同的阶层之间的再分配;二是产出效应,即造成不同商品的产出和相对价格的扭曲,甚至是整个经济的产出和就业的扭曲。 ⒈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⑴不利于靠固定的货币收入维持生活的人。 ⑵不利于储蓄。 ⑶会在债务人与债权人之间发生收入再分配的作用。 ⒉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长期来说,通货膨胀与产出的增长之间存在着一种类似倒“U”型的关系。表12-1表明:低通货膨胀的国家的经济增长最为强劲,而高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国家的增长趋势则较为缓慢。 表12-1 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率(%/年) 人均GDP的增长(%/年) -20~0 0~10 10~20 20~40 100~200 1000以上 0.7 2.4 1.8 0.4 -1.7 -6.5 ⒈需求拉起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