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书愤(ppt)概要
用典故, 抒悲愤之情,感叹生平抱负未得施展,却早生华发。 句中的“空自许”和“已先斑”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壮志未酬的苦闷全悬于一个“空”字。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已”字又刻画出诗人功业未成人已将老的悲愤。 两个副词吐露出诗人一腔忠义无处寄托,华鬓点点,壮志落空的愤慨之情。 1、颈联写了什么内容?诗人这样写想要表达什么?作者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的?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对比; 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皓首皤皤! 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在现实的强烈对比之中,包含着愤怒的指责。 1、南朝刘宋名将檀道济——檀道济被冤杀,典出《南史·檀道济传》,南朝宋文帝杀大将檀道济,檀在临死前投愤怒叱:“乃坏汝万里长城!”——以万里长城自比; 2、自己——镜中衰鬓已先斑;早生华发,陆游虽然没有如檀道济被冤杀,但因主张抗金,多年被贬,“长城”只能是空自期许。 3、 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诗人正是以此自勉,表明他至死也不会放弃恢复中原之志。 4、手法——对比;用典; 纵观全诗,诗人在诗中都提到了哪些人?这些人都有什么特点?诗人写他们有何用意?用了什么手法来写的? 诗人用典明志,以诸葛亮自况。 用典故,表面称赞诸葛亮,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曾说过“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北定中原,兴复汉室”的话,以《出师表》表明矢志北伐、义无反顾的决心,这种意志和豪气,千百年来谁能与之相比呢!言下之意是说当今没有像诸葛亮那样矢志北伐的人,一代的爱国将士都被埋没沉沦了。 同时诗人以诸葛亮自比,表明了自己矢志北伐,死而后已的决心,也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悲愤和不满。由此可见,《书愤》的基调虽然是壮志未酬所带来的悲愤,然而并不绝望,其中还蕴藉着豪壮的感情。 诗人为何要写诸葛亮,这与全诗的“愤”有何关系?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 愤 小结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书” 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书”敬仰诸葛、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作者“书”了哪些“愤”?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A.忧愤国家 金人入侵、国土沦陷、被迫迁都。 B.忧愤朝政 求和偏安、打击主战派、政治黑暗。 C.忧愤自己 年老体衰、功业无成、壮志未酬。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作者借北望中原,回顾了青年时的凌云壮志和火热的战斗生活,抒发了自己报国无门、壮志难酬、年华虚掷的满腔激愤,悲怆中透着激昂。 表现手法? B、对比手法: 理想和现实的对比。 诗人早年形象与晚年形象的对比。 A、借古讽今(用典) : 诗中借对诸葛亮的高度颂扬,实则是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愤恨,颂古在于非今。 总结 : 一心报国却壮志难酬,这样的遭遇不只是一个人的,诗人的遭遇也是民族命运的缩影。爱国的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有句话说“国家不幸诗家幸”,每当国家危亡时刻,这种主题总会在诗坛上大放异彩。陆游继承了这种传统,并把它发挥到无人企及的高度。爱国主题不但贯穿在他的诗歌中,而且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陆游诗歌的灵魂。 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班超投笔“以取封侯”,后来在西域立了大功,真的被封为“定远侯”。 赏析陆词,体味诗人的爱国情怀 下片紧承上片,继续抒发自己念念不忘国事,却又已经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郁闷心情。“胡未灭”说明敌寇依然嚣张;“鬓先秋”慨叹自己已经无力报国;“泪空流”包含作者的满腔悲愤,也暗含着对被迫退隐的痛心。 上片前两句是当年作者在梁州参加对敌战斗心情与生活的概述。他胸怀报国鸿图,匹马单枪驰骋于万里疆场,确实想创立一番不朽的业绩。“觅封侯”暗用了《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的班超投笔从戎的典故。陆游这样写,说明当年他在梁州的时候,也曾有过象班超那样报国的雄心壮志。可是,陆游的愿望并未变成现实,后两句便是眼前生活的真实写照:睡梦里仍然出现旧日战斗生活的情景,说明作者雄心未已,睁眼看看眼前,“关河”毋庸说已经无影无踪,当年的战袍却早就被尘土所封,满目是凄凉惨淡的景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