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关于收敛序列余项估计的一种精细化方法参考
关于收敛序列余项估计的一种精细化方法
摘要:对某些重要的收敛序列,本文借助几何直观方法估计了它们的收敛余项,比一些现行文献中的估计更为精细,而且方法简单直观。
关键词:收敛序列;余项;Euler常数;Stirling公式
One Fine Method Estimated Which about Convergence Sequence Remainder
Chang Wei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s,Xiaogan University,)
Abstract: To certain important convergent sequences, this article had estimated with the aid of the geometry direct-viewing method they restrain -odd item, compared to some present literature in estimate finer, moreover the method simple is direct-viewing.
Key words: Convergent sequence;Reminder; Euler’s constant; Stirling Formula
0 引言与说明
Euler常数c()同圆周率、自然对数的底一样,是数学中的一个著名常数,它有多种定义方式[1-4]。而Stirling公式是数学中的常用公式,因为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中(如概率统计等)常常需要估计当充分大时,的无穷大的阶数。由于两者的存在性及余项估计的一些方法有某种类似之处,因此许多文献常常一起讨论它们。
通常的Euler常数c定义为
(1)
其中是Euler数列,关于其收敛性的证明,通常是应用基本不等式
, (2)
证明单调递减且有界,由单调有界定理得到收敛。
相对于Euler数列而言,Stirling公式
,
或者
(3)
的证明却相当复杂。因此,国内外一些学者近二十年来一直致力于它的基本证明(参见文献[1-4]或[11])。
对以上数列除考虑其收敛性外,更多研究者讨论它们的收敛余项问题:
1986年,Rippon在文献[1]中用几何直观思想导致了凸函数的一个新结果。所谓Rippon的几何方法,就是利用凸函数图象的几何直观得到的一个整体的、精细的面积比较结果,其结论为:
设为下凸的、严格单调递减函数,或者为上凸的、严格单调递增函数。令
则
(4)
Rippon把该结果应用于函数,一方面直接证明了Stirling公式,另一方面还得到了Euler常数c的余项估计式(详细介绍可参阅译文[11]):
(5)
1993年,Detemple在文献[2]中用初等面积比较方法同样巧妙的得到了Euler常数c余项的同一估计式(2),为了改进他的方法,下面将介绍Detemple的初等面积比较方法(参见译文[11]):
注意到,因此令
,
则。应用基本不等式
,
即得:对成立
于是,有
即得,再结合,得
并且,即得
(6)
除此以外,国内外许多学者分别用不同的方法也给出同样的或更优的估计式,如1983年孙燮华在文献[5]中、1991年Young在文献[3]中分别给出了另一初等方法,但这些方法都不及Rippon与Detemple的几何直观方法,以至于欧阳光中在他的“近年来国外微积分(数学分析)教材介绍(上)”一文中,对Euler常数的余项估计及Stirling公式的证明评论道[9]:“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学生自己去完成证明,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至少对成绩好的学生可以达到这个要求。缺点是每一步的由来并不明显,过于技巧化。但话又说回来,数学中蕴涵着许多精致有用的技巧。”
本文将揭示这种“蕴涵”。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借鉴并改进文献[7]中几何直观方法,把它应用于Euler
常数的余项估计及Stirling公式的证明中。为此,先介绍文献[7]中方法,在[7]中作者用几何直观方法证明了文献[6]中一个基本引理:
引理1[6, 7] 设,,,则
(7)
证明 当,时,对于,有,从而有
,因此,即得
,引理1得证。
如图1,以为边的曲边梯形的面积介于两个矩形的面积之间,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