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外经济贸易古典贸易理论参考
第3讲 古典贸易理论 主要内容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斯密之前的贸易思想 早期的分工交换思想(古希腊古罗马、柏拉图)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15-18世纪:早期、晚期) 重农学派的贸易观点(17世纪下半期---) 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 斯密的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原理:国际贸易和分工的原因和基础是各国间存在劳动生产率和生产成本的绝对差别。各国应该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劳动生产率或生产成本“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不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 (家庭---国家,理性) 结果:贸易双方都从会从交易中获益 差异来源:自然形成 分工(环节)——提升劳动生产率(扣针事例、铅笔的故事) 《我,铅笔》伦纳德·里德(1958),秋风译 “我的家谱得从一棵树算起,一棵生长在加利福尼亚北部和俄勒冈州的挺拔的雪松。现在,你可以想象一下,锯子、卡车、绳子,以及无数用于砍伐和把雪松圆木搬运到铁道旁的各种设备。再想想制造砍伐和运输工具的形形色色的人和数不胜数的技能:开采矿石,冶炼钢铁,再将其加工成锯子,轴,发动机;要种植大麻,经过复杂的工序将其加工成粗壮的绳子;伐木场要有床铺,有帐篷,要做饭,要消耗各种食物。哎呀,忘了说了,在伐木工喝的每杯咖啡背后,也有成千上万的人的劳作!” 圆木运输:平板大卡车、铁轨、火车头、整个交通体系; 木材加工:…. 石墨:开采、提炼、加工、包装、运输 添加黏土:精炼工艺过程,…变成铅笔芯; 雪松木杆上涂了六层漆:.. 标签:..制造树脂和炭黑; 金属箍:开采锌矿石和铜矿石,制作成闪闪发光的薄铜片,加上黑圈(黑镍); 橡皮头:硫化油胶(由荷兰东印度群岛出产的菜籽油跟氯化硫进行化学反应制造出),..各种各样的硫化剂和催化剂,上色的颜料则是硫化铬 绝对优势贸易模型 基本假设 (1)两个国家和两种可贸易产品。 (2)两种产品的生产都只有一种要素投入:劳动。 (3)两国在不同产品上的生产技术不同,存在着劳动生产率上的绝对差异。 (4)给定生产要素(劳动)供给。要素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流动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规模报酬不变。 (6)完全竞争市场。各国生产的产品价格都等于产品的平均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7)无运输成本。 (8)两国之间的贸易是平衡的。 生产和贸易模式 贸易所得 大卫?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贸易理论 实例——葡萄牙与英国进行葡萄酒和棉布贸易 英国:棉布100人*1年、葡萄酒120人*1年 葡萄牙:棉布90人*1年、葡萄酒80人*1年 原理——生产和贸易的模式是由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差别决定。每个国家都应集中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结果——贸易双方都从会从交易中获益 比较优势贸易模型 基本假设(同前,两国规模大小相似) 生产贸易模式:相对劳动生产率、相对生产成本、机会成本 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局部均衡分析(价格效应、收入效应) 扩展:多个国家或多种产品贸易 两种产品多个国家 ——(国际市场上大米的相对价格)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两国的相对工资水平) 总结 单要素模型脱离现实经济情况 没有解释国家间劳动生产率差别的原因 第4讲 新古典贸易理论 主要内容 赫克歇尔—俄林贸易模型 对该资源禀赋模型的实证检验 总结 赫克歇尔(Eli F. Heckscher,1879-1952) 俄林(Bertil Gotthard Ohlin,1899-1979) 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贸易模型(H-0模型) 基本假设 (1)两种生产要素:劳动和资本。 (2)两种可贸易产品:假定为大米(劳动密集型产品)和钢铁(资本密集性产品)。 (3)两个国家:假定为中国(劳动充裕的国家)和美国(资本充裕的国家)。 (4)给定生产要素供给。劳动和资本可以在国内不同部门自由流动(地区和产业)但不能在国家之间流动。 (5)生产技术假定相同(简化)。 (6)规模报酬不变。 (7)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无差异曲线)。 (8)完全竞争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商品价格等于其生产成本,无经济利润。 (9)无运输成本,无关税,或其他阻碍国际贸易自由的障碍。 生产和贸易模式 劳动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劳动密集产品的比较优势,资本充裕的国家拥有生产资本密集性产品的比较优势。如果两国发生贸易,劳动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性产品,进口资本密集性产品;资本充裕的国家应该生产并出口资本密集性产品,进口劳动密集性产品。 实例:中国——大米;美国——钢铁 贸易影响与贸易所得 ——局部均衡分析 单个商品国际市场价格的形成 贸易条件 贸易对本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