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PT模板]03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questions
分别比较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的外力与肌肉张力的不同。
负重下蹲时,股四头肌的收缩方式是哪种?
判断:肌肉初长度越长,肌肉力量越大。
Ⅰ型、 Ⅱa、 Ⅱb和Ⅱc,这四类肌纤维中,哪类肌纤维收缩最快?哪类最慢?
比较快肌纤维与慢肌纤维的生理特征。
主讲:周刚 博士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学习目标
1. 熟练掌握本章所涉及的专业术语和基本概念。
2. 了解神经元、突触、神经递质、受体和神经营养因子的功能。
3. 了解视觉、听觉、位觉和本体感觉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4. 掌握脊髓、脑干和高位中枢对躯体运动的调控机制以及它们的协调配合。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调控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一、神经元
(一)神经元的一般结构和功能
胞体
结构: 树突
突起
轴突
功能:
感受刺激,
发出指令。
功能相近的胞体:
外周:神经节
中枢:核、灰质
又称神经纤维
外周:神经干、神经
中枢:束、白质
神经纤维
神经元的轴突和包被它的结构总称为神经纤维。
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与纤维直径、有无髓鞘、温度等有关。
传导特征:
完整性
绝缘性
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
神经元的类型
感觉神经元:将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信息由
外周传向中枢。
运动神经元:将信息由中枢传向外周。
中间神经元:介于上述两类神经元之间。
(二)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
1. 外向电流和电紧张
2. 局部电流反应和动作电位
神经冲动的产生原理:
同动作电位的产生(局部反应→动作电位 )
(三)神经元信息的传导
1. 局部电流方式传导
2. 跳跃式传导
特点:
速度快、能耗低
二、突触及突触传递
(一)突触
突触:每一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只与其它神经元的细胞体或突起相接触,接触的部位称为突触。
突触传递: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这一信息传递过程称为突触传递。
突触的分类
化学性突触
电突触
混合性突触
轴突—树突式突触
轴突—胞体式突触
轴突—轴突式突触
树突—树突式突触
……
1.电突触传递
不仅存在于神经系统,在心肌、平滑肌和肝脏中也有发现。
结构基础:也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但间隙结构为缝隙连接,通过通道连接。
生理意义:电传递的速度快,可使很多神经元产生同步化的活动;能耐受阻断化学传导的药物,对温度变化也不敏感。
(二)突触传递
2. 化学突触传递
(1)突触的微细结构
化学性突触传递与电突触传递的比较
(2)突触后电位
a.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 去极化兴奋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内流释放兴奋性递质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Na+、K+通透性突触后膜去极化.动作电位.
b.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 超极化抑制
神经冲动前膜去极化Ca内流释放抑制性递质与后膜上受体结合后膜对Cl-通透性后膜超极化.
特点:前一神经元释放抑制性递质抑制另一神经元活动
突触的整合作用:突触后神经元的反应取决于许多突触同时或在一段时间里先后施加影响的整合。
有两种方式:
① 空间总和:突触前神经元传来的多个冲 动同时抵达突触后膜
② 时间总和:先后一连串冲动抵达同一突触
突触的整合作用
①接头(突触)数量不同
②传递兴奋与抑制不同
③递质不一
④接受动作电位刺激数量不一
⑤突触传递受环境因素及已进行过的传递活动的影响,称为突触的可塑性
(3)神经肌肉接头与中枢突触的比较
如前面所讲,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递信息,其中化学突触的突出前膜释放的是神经递质,它进入突触间隙后,运动至突触后膜,与特异性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的兴奋或抑制。
因此,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如:脑啡肽、谷氨酸、门冬氨酸、多巴胺、肾上腺素、乙酰胆碱……
三、神经递质和受体
(一)神经递质
内啡肽、脑啡肽与运动成瘾
经常进行大运动量训练的运动员,一旦停止运动,会感到沮丧、抑郁、易怒、焦虑等不适,其原因是他们对运动产生了依赖性,也就是运动成了瘾。 大运动量尤其是耐力性运动如长跑、游泳、骑自行车等,会使人体内“吗啡样物质”增加,大量释放到血液中,令人感到兴奋,心情愉快。长期大量释放这种“吗啡样物质”——内啡肽与脑啡肽,人体已渐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朝花夕拾名著导读练习及答案.pdf VIP
- 乳腺癌根治手术配合.pptx VIP
- Unit 6 Numbers in life Part A Let's talk Count and say 课件人教版英语三年级下册2025.pptx
- chapter 2 中国哲学及宗教.ppt VIP
- 初级统计师资格考试(统计专业知识和实务)模拟题库及答案(运城2025年).docx VIP
- 危急值报告制度及流程Ppt.ppt VIP
- 初中数学与体育融合的跨学科主题教学策略分析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京瓷 TASKalfa 2554ci 3554ci 彩色复印机中文维修手册.pdf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全册课件全集(1215张).pptx VIP
- 海尔WGG 冰箱售后服务手册型号: BCD-430WACS.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