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魔芋的组织培养和工厂化生产技术.docVIP

[农业]魔芋的组织培养和工厂化生产技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业]魔芋的组织培养和工厂化生产技术

魔芋的组织培养和工厂化生产技术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是世界上唯一高含葡甘聚糖的植物而在近些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目前全世界魔芋属植物约130种,中国境内被记载的有21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的栽培品种主要有花魔芋和白魔芋,在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在鄂西山区、四川盆地、秦岭以南的汉中盆地周围海拔250~2500 m的山区,以及云贵高原海拔1250~2300 m的中山山地。魔芋分布的海拔区间,因品种的不同和地区差异而有所不同,20世纪90年代,西南农业大学的刘佩英教授主持选育了第一个魔芋品种“万源花魔芋”,2003年,恩施州农科院魔芋研究所选育并鉴定了第二个魔芋新品种“清江花魔芋”。我国魔芋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报道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其间经历了试管苗、试管芋和脱毒原原种生产等几个阶段,魔芋的品种不同,生长的自然环境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组织培养条件和工厂化生产技术,针对不同地区的不同魔芋品种,国内多家科研单位进行了研究。 1 试管苗生产技术 魔芋组培试管苗的研究报道最早见于1986年,孔凡伦等研究了白魔芋的组织培养和植株再生技术,其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MS+BAl.0 mg·L-1+NAAl.0 mg·L-1,继代培养基为MS+BAl.0 mg·L-1+NAA0.1 mg·L-1,芽分化培养基为MS+ KT4.O mg·L-1+NAA0.5 mg·L-1;华中农业大学农学系张征兰、黄连超等人采用魔芋幼芽和幼嫩芽鞘,经体积分数0.1%升汞灭菌20 rain后,接种在 MS+BA0.6 mg·L-1+NAA0.6 mg·L-1的培养基中,在室温25±l、光照9 h/d的条件下培养3周,形成愈伤组织,愈伤组织转入MS+BA4.0 mg·L-1+IBA0.25 mg·L-1+GA,3 mg·L-1的分化培养基上,4周分化出芽和白色地下茎,其分化率为40%,再转移至MS+BA2.0 mg·L-1+IBAl.O mg·L~+3%活性炭的培养基中,幼茎和叶片从芽鞘中抽出,茎基部分化出根,形成完整的小植株。1987年,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所解继能、刘新蓉、周明晦等人报道了采用魔芋根状茎和球茎作外植体,在MS+BAl.0 mg·L-1+2,4一D 0.5 mg·L-1+ NAA 0.2 mg·L-1及质量分数3%蔗糖、0.8%琼脂, pH5.8的培养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在1/2MS+ BA2.0Ing·L-1+IBA0.125 mg·L-1+NAA0.1 mg·L-1,温度25±0.5、光照12h/d,光强1500~2000 lx的条件下分化出苗。 魔芋的组织培养技术虽然研究较早,但其成功应用是在21世纪,随着魔芋在食品、医药、化工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魔芋的组织培养技术显示出无与伦比的优势。 2002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报道了一种魔芋组培苗批量化生产及组培苗栽培技术,由魔芋外植体冲洗、灭菌、接种、继代培养、生根培养及幼苗出瓶、苗床中繁育块茎工序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接种和继代培养工序均用同一种培养基的一步成苗法,即先将块茎状的魔芋外植体冲洗,并按0.5cm×O.5cm为规格取顶芽部分,再分别用体积分数75%酒精浸泡2~3 s和0.1%升汞浸泡15 min,随即用无菌水冲洗,冲洗后的魔芋块茎外植体在培养基中,于温度20以上、光照1000 lx的环境中培养45 d后一次成苗,继代培养每隔20~25 d继代一次,增殖倍数为1:4~l:6,继代培养的温度20以上、光照1000 lx;生根培养是将在继代培养中长至3~4 cm高的丛生幼苗分单株切割开,放人培养基中12~15 d,长出根后即出瓶,控制温度及光照与继代培养过程相同;出瓶的幼苗先用质量分数0.1%的多菌灵溶液清洗幼苗根部的培养基,随后将幼苗移至苗床中繁育块茎,块茎成熟时平均重量达50 g以上,并且大多数块茎又长出2~4个根状茎。 魔芋的品种不同,其愈伤组织和分化条件也有差异,西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苏承刚、张兴国等报道了以南蛇棒魔芋和桂平魔芋的球茎、叶柄、鳞片、顶芽为外植体进行的组培及再生技术研究。南蛇棒魔芋球茎、叶柄、鳞片在MS附加1.5 nag·L。。6一BA和1.5 nlg·L—NAA的培养基中,愈伤组织诱导率达98%;在 Ms附加1.5 mg·L-1 BA和0.1 mg·L-1 NAA分化培养基中,其分化率达95%以上;纵切顶芽接人分化培养基中,可长出3个丛生芽,芽分化率达80%以上;不定芽在生根培养基MS附加O.1 mg·L-1BA和0.5~1.0 mg·L-1 NAA上,能100%生根形成完整的植株。外植体消毒技术:在超净工作台上用体积分数75%的乙醇浸泡30 s后,转入0.1%氯化汞溶液中浸泡10~12 rain

文档评论(0)

skvdnd5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