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和仿写(定)概要.pptx

  1. 1、本文档共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修辞和仿写(定)概要

修辞和仿写 铜梁区巴川初级中学校2016级中考语文复习 修辞: 一、真题回放 1.(2015重庆A卷)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方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运用比喻,把他们比作高粱,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他们的朴实,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B.为什么我的眼里常舍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C.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运用拟人,将薄雪人格化,形象地写出了阳光斜射下薄雪呈现出淡粉色的美丽情态。)   D.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运用反复,使用两个“好一个”,强烈地表达了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赞美之情。) B 2.(2014重庆A卷)下列句子中比喻不贴切的一项是(   ) 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却已经融化了。 B.仲春时节,清风送爽,我们走在山路上,脚步像踩在棉花上一样轻快。 C.月色下的荷塘中,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D.清脆的泉声,婉转的鸟声,嗡嗡的蜂声,微风轻吹树叶声,汇成悦耳的交响曲。 B 3.(2014重庆B卷)对下列两个句子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l)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故乡》 (2)其实地上本来就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没有了路。重庆洋人街标语 A.第(1)句中,作者认为希望是本没有的,就如地上本没有路,但只要你想到有路,路自然就会出现在前方。 B.第(2)句言简意赅,意蕴丰富,启迪人们:如果一直踩着众人的脚步走,就会无路可走;必须要善于创新,另辟一条新的道路。 C.这两句话都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对“路”的内涵进行了形象的诠释:路是人用脚走出来的,我们只要跟着别人走,就能走出一条路来。 D.这两句都用“走的人多了”来强调无论前方的道路有多么艰难、多么漫长,我们都要携手前行,永不言弃。 B 修辞: 二、考查题型 1.判断修辞类型 2.判断修辞使用是否恰当 3.分析修辞的表达效果是否恰当 4.修辞的运用(单独设题,或结合仿写、综合性学习设题) 初中阶段需要掌握了解的修辞有哪些? 修辞: 三、技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辨析、运用的修辞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对偶、设问、反问等八种,教材中常出现的还有借代、引用、反语等。 比喻 种类 明喻 暗喻 借喻 甲像乙。 本体、比喻词、喻体三者明明白白都有。如: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比喻词有:像、仿佛、似、犹如……等 甲是乙。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是、成了、变成”连接。 如:乌云四合,层峦叠嶂都成了水墨山水。 甲代乙。 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 如: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罢。 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作用): 1、化平淡为生动;    比喻 2、化深奥为浅显;    3、化抽象为具体;     4、化冗长为简洁。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二,比喻要合乎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一,本体和喻体必须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但又有相似点,否则不能构成比。 运用比喻应注意三个问题: 其二,比喻要合乎 事理。如“广场上人山人海,人们像蚂蚁一样挤在一起” 从情感上看感觉别扭。 其三 ①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②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③攀枝花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去处,像二滩水库、米易溶洞。 ④托起它,好像世界上的一切生命都在我掌中似的。 --表示比较的 --表示推测、揣度的 --表示列举的 --表示想象的 ,不是所有的“像”字句都是比喻句。 借代 借代是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这种修辞方式不直接说出要表达的人或事物。 1、用事物的特征代本体事物:红眼睛原知道他家里只有一个老娘。 3、专名代泛称: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2、具体代抽象: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4、部分代整体:锦鳞游泳 借代的种类 运用借代必须抓住事物的最典型特征,且借代的本体事物不能出现。 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2、不同点: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 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构成借代的基础是

文档评论(0)

wyj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