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桩基计算理论05
第五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 单桩计算 地基反力分布--二次曲线 地基反力分布--直线 粘性土地基 地基反力分布--直线 砂性土地基 弹性地基反力法 非线性弹性地基反力法 P-Y曲线的确定 常用室内三轴试验资料推测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挠曲微分方程的求解 桩地面处的位移和桩底条件 桩地面处的位移和桩底条件 桩地面处的位移和桩底条件 桩地面处的位移和桩底条件 桩-土共同作用的综合刚度原理 桩一土共同作用的综合刚度原理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基于综合刚度原理的长桩试验资料分析 提高桩基水平承载力的措施 扶余IV#试桩在地面处的实测挠度和转角 -1.05 -0.71 -0.37 -0.22 -0.12 -0.0 转角 (10-3rad) 4.04 3.16 1.84 1.12 0.79 0.51 挠度 (10-3m) 60 50 40 30 20 10 荷载分级 (104N) 按Q0=60×104N的情况,用综合刚度原理和土抗力摸数 的双参数法拟合试桩资料,确定有关桩-土参数值。 已知数据为Q0=60×104N,M0=eQ0=15×104N·m,y0=4.04×10-3m,φ0=-1.0510-3rad,在x=3.6m处,Mmax=113×104N.m,h=18.8m,采用计算宽度b1=桩径D=1.62m。 EI=719.9322 × l04 kN·m2 最大弯矩:133.0 kN.m 1.取 1/n=l 2.取 1/n=0.5 EI=641.0241×104 kN·m2 最大弯矩:113.55 kN.m 莫汉(Mohan)试桩(1971)资料如下: 直径D=10cm的钢管桩,壁厚t=0.9cm,埋入深度 h=525cm。 桩在地面处载荷Q0=4.90kN及弯矩M0=0。D=0.1m,y0=9×10-3 m,φ0= -12×10-3rad,x=0.7m处Mmax=2.4kN·m 1.取 1/n=1 a=2.0004m-1 因ah=10.5>4.5,符合长桩条件 EI=165.21kN·m2 最大弯矩:1.9 kN.m 2.取1/n=2.0 将已知数据代入,由y0/φ0得: a=1.9957m-1 因ah=10.5>4.5,符合长桩条件, EI=192.92kN·m2 最大弯矩:2.36 kN.m * 课内主要内容: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单桩计算理论 第三章 考虑桩身稳定的超长桩计算 第四章 竖向荷载作用下群桩计算理论 第五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单桩计算理论 第六章 水平荷载作用下群桩计算理论 桩承受水平荷载的情况 (1)斜桩:港口码头 (2)抗滑桩:滑坡治理、挡土 (3)钻孔灌注桩:建筑结构、桥梁 水平荷载桩的计算方法 (1)极限地基反力法 (2)弹性地基反力法 (3)p-y曲线法 (1)极限地基反力法 土处于极限状态时地基反力的 分布形状是事先假定的,按照作用在桩上的外力及其平衡条件来求桩的横向抗力。 (2)弹性地基反力法 假定土体为弹性体,用梁的弯曲理论求桩的水平抗力 (3)P-Y曲线法 桥墩等桩结构物,桩的水平位移较小,认为作用在桩上的荷载与位移呈线性关系,采用线弹性地基反力法求解。 但在港口工程和海洋工程中,桥、码头系缆浮标、开敞式码头中采用钢桩的靠船墩等允许桩顶有较大的水平位移,有的甚至希望桩顶残生较大的水平位移来吸收水平撞击能量。此时除采用非线性弹性地基反力法外,还采用复合地基反力法(或叫弹塑性分析法) 以 刚度为 的桩,在地面处受横向力 和力矩 作用,求桩在地面处的挠度 和转角 由桩底边界条件可得: 双参数法的实质是通过两个参数的调整,改变土抗力的分布图式,以符合桩在地面处的位移和桩身最大弯矩及其所在位置等的实测值,在土抗力分布图式确定后有唯一解。 交通部科学研究院等单位1973年报告的扶余松花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