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懂诗歌例解.doc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读懂诗歌例解

1999年全国高考语文卷 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景之特点: 宁静安谧之景 诗人之情感: 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热爱 主要手法: 以动衬静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从水中月影写起,描写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与“江清月近人”这句诗异曲同工。   B.第三句写白鹭屈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上,意境安谧、和平。   C.二、四两句分写了江风吹打桅灯、大鱼跃出水面的“动”,与一、三两句的“静”对比鲜明。   D.全诗通过写夜泊时的所见所闻,透露出诗人对平静、安宁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诗的四句分别写了月、灯、鹭、鱼四景,四景又组成了一个统一的意境。下列四首诗中与这种写法相同的一首是 A.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C.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D.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C   2、C   2000年全国高考语文卷 2000年(全国卷)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   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   闲敲棋子落灯花。 景物特点: 室外雨声蛙声不断,喧阗鼓噪;室内一灯如豆,寂静无聊,枯坐敲棋。 表达情感: 约客因雨不至,诗人之失望、焦躁与落寞。 主要手法: 细节,对比(室内外) 对下面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 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 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 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 答案:C   2000年上海卷 (四)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16-18题。(8分) 甲 乙 约客 赵师秀 雨睛 王驾 黄梅时节家家雨, 雨前初见花间蕊, 青草池塘处处蛙。 雨后全无叶底花。 有约不来过夜半, 蜂蝶纷纷过墙去, 闲敲棋子落灯花。 却疑春色在邻家。 景物特点: 花落春残,蜂蝶之逐春而来,又因花落春残而远去,小园冷落。 情感主旨: 惆怅失望,惜春之情 主要手法 对比映衬,以雨前与雨后对比,映衬小园之花落春残,诗人之失落扫兴。 奇妙的联想:“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不仅把蜜蜂、蝴蝶追逐春色的神态,写得活灵活现,更把“春色”写活了,似乎“阳春”真的“有脚”,她不住自家小园,偏偏跑到邻家,她是多么调皮、多么会捉弄人啊! 16.甲、乙两首诗的体裁均属于近体诗中的(2分) 17.甲、乙两首诗描写了不同季节的景物,仔细阅读后填写下列表格(2分) 季节 景物 甲 家家雨,处处蛙 乙 春天 18.甲、乙两首诗后面句都提供了让读者自己想象的余地。请分别说明(4分) 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2分)绝句(或:七绝) 17.(2分)黄梅时节(或:初夏)(1分)蜂蝶(或:叶)(1分) 18.(4分)甲:山对客人的等待想象客人不来的种种情况(2分)(言之成理即可) 乙:由蜂蝶飞过墙想象邻家的春色(2分)(言之成理即可) 2000年(北京春季卷)        蝉   虞世南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注]垂绥,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 形象特点: 显贵清高,声音悦耳动听,清音远播(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 “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 (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 情感主旨: 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赞美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表达出高度的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应是诗人的一种自况。 主要手法: 比兴寄托,托物寓意,托物言志,象征 对下面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 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