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一语文课外阅读材料:12种严重误导消费的食品标签.docVIP

2012年高一语文课外阅读材料:12种严重误导消费的食品标签.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2年高一语文课外阅读材料:12种严重误导消费的食品标签

12种严重误导消费的食品标签 作者:珠然????《青年参考》2012年7月14日   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等说明物,可能是厂商最常用的误导性小花招之一。当你在超市里放下一盒食品,转而拿起另一个标有“无脂肪”或“全天然”的盒子时,你可能已经上当了。   按规定,食品标签上不得出现错误的、引起误解的或欺骗性的描述或介绍,但厂商经常打出漂亮的擦边球。毕竟,消费者对食品标签存有不少误解。美国尼尔森市场研究公司的调查显示,近59%的消费者搞不懂食品标签的真正含义。下面列出了若干种最常见和最具误导性的字眼,看穿它们,就能在超市里作出更明智的选择了。   “全天然”   不要被这个词愚弄,它并不意味着其中所有东西都来自大自然。“全天然”是商家推出的宣传用语,并非国家权威机构的认证标志。像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就完全没有给“全天然”下过具体定义,只要食品中添加的着色剂、人工香料或合成物质是合格的,食品制造商就不会惹来麻烦。   “一些标注‘天然’的产品里有高果糖玉米糖浆,而公司会争辩说,因为它们都是玉米里的成分,是健康的。”美国公共利益科学中心立法主任史蒂芬·加德纳说,“这可不正确。”   “杂粮”   喜欢购买健康面包和饼干的消费者,会比较留意标签上是否写着“全谷物”、“100%全麦”。全麦包括玉米、糙米和燕麦,比精致粮食含有更多的纤维和其他营养成分,因为在精制过程中被去掉的部分,很多对健康有益。   不过,并不是所有颜色较深的面包、饼干都意味着健康。它们中有些是用焦糖着色的,并非全部由全麦制作,比高度精制的白面包优质不到哪儿去。真正的全麦面包中有很多小粒麦麸,肉眼就能看到,口感粗糙。   如果遇上口感细腻的“杂粮”面包,你就得看看成分表上更多的内容了。   “未添加糖分”   对特殊人群来说,这个标签很有意义。比如需要特殊饮食的糖尿病患者,就会优先选择这类产品。但是这并不代表没有糖。包括水果、牛奶、谷物和蔬菜在内的食品中天然就有糖分,因此,就算这些商品中没有人为添加糖分,它们仍含有天然糖。   另外,不加糖的产品中仍可能有其他玄机,比如含有麦芽糊精。这种碳水化合物能提高血糖。   “无糖”   无糖并不意味着这一产品含有更少的热量,其实它的热量可能反而更多。每100克或l00毫升固体、液体食品中,只要糖含量小于0.5克,即可称为“无糖”,而它们可能还包含着其他形式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   这类产品往往含有糖醇,它虽然热量低(每克含有约2卡路里热量,是糖的一半),但能引起腹泻,久坐时可不要吃下很多糖醇。   “无反式脂肪酸”   反式脂肪酸对心脏不好,理想的摄入量是零。“实际上,号称不含反式脂肪酸的产品其实不是零含量,而是每100克或l00毫升产品中含量小于0.5克。”加德纳说,“而如果消费者吃下两份产品,也会得到累计的效果。”   仔细看看配料表,如果出现“氢化油”这个词,那就意味着反式脂肪酸仍然存在。   “增强免疫力”   这是制造商爱用的误导性词汇之一。只要产品中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制造商就会使用这样的字眼,来给商品扣上一个“健康产品”的光环。事实上这是一种打擦边球的方式,因为如果厂商更明确地指出产品有医疗或药理作用,就会触发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联邦贸易委员会这类机构的严格审查。   2008年曾有一宗围绕维生素产品Airbone的诉讼官司,最终以厂商支付2330万美元调解费收场。原因是该产品的标签写着“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并且作为防感冒药销售,结果又没有足够证据表明自己有效。   “放养”   那些在标签里声称是自由放养的鸡,真的靠谱吗?你吃的真是在农民的粮仓周围蹦跶着长大的禽类吗?以美国农业部的定义为例,其中对“放养”的规定并不严格,家禽在户外溜达的时长、范围、运动量都是“自由心证” 。   “放养一词让你以为吃了在野地里长大的家禽,但真正的含义只是它们曾经接触户外活动。”美国营养学会发言人、营养学专家邦尼·托布-迪克斯说。   “不含脂肪”   这是一个臭名昭着的误导性标签。自从人们认识到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危险,市场上就开始充斥这类吹捧“不含脂肪”的产品。但实际呢?有时所谓的无脂版和全脂版含有几乎同样多的热量。“不要以为自己可以随意吃,因为包装上号称不含脂肪的,可能有大量糖;号称无糖的,可能有大量脂肪。” 托布-迪克斯说。还是检查标签上的卡路里含量比较保险。   “源自真正水果”   这类产品的包装上,往往印满了花花绿绿的各色水果。不过就算是标注“用真正的水果制成”的产品,也不意味着含有包装上的所有水果种类。制造商都会列出商品所包含的一系列成分,比如脂肪和胆固醇,但不见得会透露水果和谷物的比例。今年,美国加州有一名女子对Fruit Roll-Ups公司提起了诉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