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常见物质的检验6.doc
常 见 物 质 的 检 验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学会Cl-、SO42-.CO32-.NH4+等离子检验的实验技能。能用焰色反应法、离子检验法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探究某些常见物质的组成成分。
过程方法:初步认识实验方案设计、实验现象分析等在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初步学会独立或与同学合作完成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并学会主动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在生产、生活及化学研究中,人们经常需要根据不同原子、分子或离子的某些特征反应对物质进行检验,以确定物质的组成。俄罗斯选手安娜斯塔雅·卡帕琴斯卡娅200米金牌,铅球金牌得主白俄罗斯选手雅尼娜·科罗尔奇克请同学回忆一下,初中化学中我们接触过那些物质的检验?
待检验的物质 检验试剂 反应式和现象 碳酸盐 ?稀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有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的气体 酸 ?酸碱指示剂 ?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Cl- ?AgNO3 、HNO3 ?NaCl + AgNO3 = AgCl↓ + NaNO3
有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生成 SO42- ?BaCl2溶液和HCl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有不溶于稀HCl的白色沉淀生成 NH4+ ?NaOH溶液和红色石蕊试纸
?NH4Cl + NaOH = NaCl + NH3↑ + H2O
湿润的红色试纸变蓝
师:那我们就用已知知识来检验下列为何物质吧?
实验探究:
演示:课本页活动与探究1。
根据学过的知识请同学设计实验把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硫酸钾四种白色化肥区分开来。
实验现象:闻气味及观试纸颜色的变化
方案2:实验步骤:NH4Cl和(NH4)2SO4各2mL,分别2mLNaOH,稍加热,将先准备好的湿润的试纸靠近试管口
实验现象:闻气味及观试纸颜色的变化
方案3:实验步骤:NH4Cl和KCl各少量2mL,各滴几滴稀HNO3,再各滴几滴Ag NO 3
实验现象:观察液体变化
教师肯定学生的方案:请同学们通过实验检验设计的正确性。交流讨论、整理归纳:一些物质的检验方法。
铵盐是通过铵盐与强碱溶液混合加热时有氨气放出。如氯化铵与氢氧化钠混合溶液的反应。(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试纸变蓝。人们常用氨的这一性质来检验铵根离子。
盐酸、氯化钠、氯化铵等溶液中的氯离子能与硝酸银溶液中的银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硝酸。(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上常用这种方法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氯离子。
溶液中的硫酸根离子能与氯化钡溶液中的钡离子反应,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该沉淀不溶于稀盐酸。(学生写出化学反应方程式)。
人们常用向溶液中加入酸性氯化钡溶液的方法来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硫酸根离子。
②现有一瓶NaCl溶液和一瓶KCl溶液,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检验方法能不能鉴别开来?
引入焰色反应
演示:氯化钠、硫酸钠、氯化钾、硫酸钾的焰色反应。
指出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焰色反应。
根据火焰所呈现的特征焰色,可以检验金属或金属离子的存在。
交流讨论、整理归纳:1、铂丝在灯焰上灼烧至无色再蘸取试样
2、要用盐酸洗涤铂丝
3、观察钾的焰色时,要透过蓝色钴玻璃
4、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师追问:既然我们又学了一种新的鉴别方法,那鉴别氯化铵、硫酸铵、氯化钾、硫酸钾
教师表扬: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学过的几种物质的检验方法。
信息博览现代化学分析测试中,常用一些仪器来分析化学物质的组成。如红外光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等。
红外光谱法
红外光谱法是鉴别化合物和确定物质分子结构的常用手段之一。对单一组分或混合物中各组分也可以进行定量分析,尤其是对于一些较难分离并在紫外、可见区找不到明显特征峰的样品也可以方便、迅速地完成定量分析。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光声光谱、时间分辨光谱和联用技术更有独到之处,红外与色谱联用可以进行多组分样品的分离和定性;与显微镜红外联用可进行微区(10μm×10μm)和微量(10-12g)样品的分析鉴定;与热失重联用可进行材料的热稳定性研究;与拉曼光谱联用可得到红外光谱弱吸收的信息。这些新技术为物质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使红外光谱法广泛地应用于有机化学、高分子化学、无机化学、化工、催化、石油、材料、生物、医药、环境等领域。
红外光谱仪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代,第一代是用棱镜作为分光元件,其缺点是分辨率较低,仪器的操作环境要求恒温恒湿等;第二代是衍射光栅作为分光元件,与第一代相比,分辨率大大提高、能量较高、价格较便宜、对恒温恒湿的要求不高;第三代红外光谱仪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发展起来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ourier t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