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普通地质学第八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ppt

普通地质学第八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地质学第八章-外力地质作用与沉积岩.ppt

风化 地面流水 地下水、冰川、风 湖泊、沼泽、海洋 剥蚀 搬运 沉积 成岩 内力地质作用 上升 破坏(削高) 建造(补低) 改变塑造地表形态 三、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岩石的循环)  各种地质作用是相对独立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对地球既产生破坏作用,同时也产生建造作用。 二、外力地质作用小结 地幔岩浆侵入 地幔岩浆 岩浆岩 沉积岩 沉积物 变质岩 地壳岩浆侵入 风化剥蚀搬运作用 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变质作用 地壳重熔 结晶等作用 结晶等作用 风化剥蚀搬运作用 构造运动主导下,内外力地质作用的相互关系以及岩石的循环: 侵入作用 风化剥蚀搬运作用 初步了解成岩作用、沉积岩及外生矿床的概念;初步掌握沉积岩的一般特征,了解地壳表层物质演变与外力地质作用的关系。 学习重点: 重点是成岩作用、沉积岩的一般特征。 作业及思考题: 1.何谓成岩作用?每一种作用各有什么特点?   2.沉积岩有哪些常见的构造? 本章学习要求 3.外动力作用类型及特征? * 不同类型的沉积岩由于物质来源不同,形成的作用和方式不同,所以具有不同的结构类型: * 石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 生物碎屑灰岩 三、沉积岩的颜色   颜色是最醒目的标志,是鉴别岩石、划分和对比地层、分析判断古气候和古地理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   石英砂岩,往往显示白色、灰白色;长石砂岩,往往显示肉红、黄白等色。   岩石中含有少量的Fe203,就会呈现红色(氧化环境);含有少量的FeO,就会呈现绿色(还原环境);   岩石中若含有微量MnO2,便会呈现黑褐色;含有一些有机炭质,常常呈现灰、黑色。 现在油田上描述颜色时用数字代替: 0 1 2 3 4 5 6 7 8 9 10 白色 红色 紫色 褐色 黄色 绿色 蓝色 灰色 黑色 棕色 杂色 +和-代表深和浅。 如:-57就是浅绿灰色。   描述岩石的颜色,常用复合名称描述,有时加以深浅字样,如紫红色、蓝灰色、深紫色、浅灰色等。凡是复合颜色,前面的是次要颜色,后面的是主要颜色。  层理构造——是由沉积物的成分、颜色、结构沿垂直于沉积物表面(层面)方向变化而显示出来的一种层状构造。是与岩浆岩、变质岩区别的重要标志。 四、沉积岩的构造 构造是指碎屑岩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分布和排列方式,它是沉积物在沉积期或沉积后通过物理作用、化学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的。 (一)层理构造 层没有限定的厚度,其厚度变化范围很大,可自数毫米至数十米,但通常是数厘米至数十厘米。按厚度可划分为: 块状层(>lm)、 厚层(1.0~0.5m)、 中层(0.5~0.1m)、 薄层(0.1~0.01m)、 微细层或页状层(<0.01m)。 说明:层可以根据它在成分和结构上的不连续性与上下邻层区分开。 1、平行层理 特点是纹层呈直线状互相平行,并且平行于层面。 常见的层理构造: 2、波状层理 特点:1)呈对称或不对称的波状 2)总的方向平行于层面 3.交错层理 交错层理通常也称为斜层理。它是由一系列斜交于层系界面的纹层组成,斜层系可以彼此重叠、交错、切割的方式组合。这种层理是由沉积介质(水流及风)的流动造成的。 4、透镜状层理 砂质小透镜体连续地且较有规律地包裹于泥质层中,砂岩透镜体内部又具有斜层理。 5、粒序层理 又叫递交层理。整个层理主要表现为粒度的变化,即由下至上粒度由粗到细逐渐递变。若粒度由细到粗变化,则为反粒序层理。 Coarse Fine 6、均质层理或块状层理 呈现大致均质外貌,不具任何纹层构造的层理。 (二)层面构造 层面构造是沉积物表面上由于流水、风、生物活动、阳光曝晒等作用所留下的痕迹,常见有波痕、干裂、雨痕、痕迹化石等。它形成于岩石的顶面。在上覆岩石的地面则形成印模。 1、波痕 波痕是在流水(或风)作用下沙质沉积物移动时所形成的沙纹或沙波。 2、干裂(泥裂) 露出水面的沉积物受到曝晒后、干裂而成的不规则多边形网状裂隙,其断面呈“v”字形,尖端指向岩层底面,裂隙中常被上覆沉积物充填。 常出现于河滩、湖滩、海滩(潮坪)的泥质、粉砂质沉积物中。 3、雨痕 雨滴打击未固结的细粒沉积物表面时,留下的圆形或椭圆形凹穴的痕迹保存于沉积岩中,称为雨痕。 4、印模 沉积岩层底面上的突起。 突起形态为长条状、舌状、鱼鳞状、疙瘩状等。 大小不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