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构造地质学-08章-岩浆岩体构造研究.ppt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造地质学-08章-岩浆岩体构造研究.ppt

2008-4-23 《构造地质学》-李强 97-10-7 地质类专业基础课 构造地质学 第8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 第8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 第8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 第8章 岩浆岩体构造研究 (二) 岩体原生构造和次生构造的观察和研究 包括岩体形成前、形成时和形成后构造研究,这些研究有助于了解岩体接触面产状、恢复岩体形态、掌握岩体分布规律,揭示区域构造变形历史和寻找矿产。 1. 岩体形成前的构造观察 观察内容包括:岩体与围岩层理或片理的几何关系岩体所在的区域、局部构造部位;岩体与先存褶皱、断裂的关系,这些构造是否岩浆上升、运移和停积的场所。岩体的活动和分布究竟受哪些构造因素的控制。 (1)原生流动构造研究 在原生构造集中发育的岩体边缘部位,线状流动构造在斑状岩石中表现为斑晶呈定向线状平行排列;块状岩石中表现为针状、柱状、板状矿物呈线状的定向平行排列。面状流动构造表现为板状、片状矿物的平行排列呈现。 对原生流动构造要进行系统的测量其产状,并将产状数据进行处理后标绘在岩体构造图上,以确定原生构造的基本几何形态。 (2)原生破裂构造研究 确定原生破裂构造与流动构造的关系 划分原生破裂构造类型,按岩体一定的构造部位和间距,选择流动构造和原生破裂构造都发育的地段进行观察、测量和记录-确定节理的性质,收集节理的产状数据,发育的频度,以及自岩体中心向边缘的变化情况和规律。然后可将其标绘于岩体构造图上,还可将有关数据进行处理,编制原生节理等密图、方位图、直方图等。 区分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 岩体内的次生节理是由区域构造应力场作用产生的,其性质、方向和分布与围岩中同期节理相似并可以连续延伸至围岩中,方向性和规律性都很稳定;而岩体中的原生节理在分布部位上和空间几何方位都有明显的局限性。 (2)原生破裂构造研究 原生节理中的充填物成分、结构、构造研究 统计被充填的节理占全部同类型节理总数的比例,以进一步的构造分析和矿产资源的寻找。 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节理穿插切割关系研究 注意不同时期和不同类型节理的穿插关系,尤其要注意研究不同岩脉之间的穿插关系,这有助于确定不同类型节理形成的先后顺序。特别是某些类型的节理被矿脉充填,这一工作就显得尤其的重要,它将直接指导我们的找矿方向和找矿工作方法。 (3)岩体形成对围岩构造的影响 岩浆岩体在形成过程中必然会对围岩产生影响,就构造影响而言,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岩浆贯入推挤围岩而破坏围岩的原有构造,改变其产状;②形成新的褶皱(穹隆)构造和诸如放射状断裂等,也改变了原岩的产状和连续性、完整性。 2. 岩体次生构造的研究 岩体形成后,受构造运动影响,同样可以形成大量的各种构造,并改变原有构造。因此,因注意岩体内部褶皱特征、性质和形成机制的研究;以及规模较大的次生断裂的研究。 岩体内规模较大的断裂通常是次生断裂其特点是: ①切割或错开原生构造及岩体相带; ②常伴有动力变质作用的发生,形成某些新生应力变质矿物和构造岩带,在岩体内呈线(带)状分布,并延伸到围岩中 ③岩脉呈有规律的定向分布也指示次生断裂的存在。 (三) 岩体接触关系和形成时代研究 1. 岩体接触关系 岩体与围岩接触关系从成因上三种: (1)侵入接触(热接触) 岩体侵入于围岩(包括先存岩浆岩体)的接触关系。这种接触关系的特点是: ① 岩体边部有边缘带和冷凝边,故原生构造发育; ② 岩体内部有围岩的俘虏体; ③ 在围岩中可见到自岩体延伸的岩枝或岩脉; ④ 环绕岩体的围岩有接触变质的现象,并呈带状分布, 变质程度距离岩体越远越弱。 这种接触关系反映岩体的侵入时代晚于围岩。 ﹡ 如果流面和流线能同等发育,且流线发育在流面之上,则可以利用流面来判断岩体与围岩的接触面的形态和产状;还可以利用流线来确定岩浆的相对流动方向。 ﹡ 流线在流面上既可以是水平的、侧伏的,甚至是直立的。 (二) 侵入岩体原生破裂构造 原生破裂构造-岩浆晚期冷凝阶段所形成的破裂。原生破裂构造包括六类: 1. 横节理(Q节理):节理面垂直于流线,故其产状随流线产状变化而变化。横节理具张节理性质,裂面粗糙、断面较陡。形成于冷凝早期阶段,因此常被残余岩浆或后期热液物质充填。一般认为横节理是岩浆流动导致的水平拉伸作用所形成。 2. 纵节理(S节理) 节理面平行于流线,故其产状也随流线产状变化而变化。纵节理具张节理性质,裂面粗糙、断面较陡。常发育在侵入岩体的顶部流线比较平缓的部位。其形成可能与侵入岩体沿自身的长轴方向发生的拉张作用有关。 3. 层节理(L节理) 节理面平行于流面,产状比较平缓。常发育在侵入岩体的顶部,与岩体顶部的接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