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酶催化反应速率相应提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一 段时间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 ,酵母菌呈“S”型增长。 (2)本实验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 为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实验时应进行 。 (3)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振荡几次试管目的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 【绘制定量坐标曲线图的步骤】 1、定轴: 坐标轴的含义、单位、刻度 (一)柱形图绘制 1.定轴:准确表示坐标轴的含义及单位等 * * 高三图表绘制专题复习 2011.5.20 例1.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探究萘乙酸(NAA)促进 插条生根最适浓度的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在预实验的基础上,他们又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 探究萘乙酸促进生根的最适浓度。 一、表格绘制 (1)材料用具: 生长旺盛的一年生月季 枝条若干、烧杯、培养皿、 量筒、NAA、蒸馏水等。 (2)配制一系列具有浓度 梯度的萘乙酸溶液5份, 编号1~5。 (3)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月季枝条随机均分为5等份; 第二步:将5份枝条的基部分别浸泡在1~5 号NAA 溶液中; 第三步:一天后,取出枝条分别进行扦插; 第四步:每天对扦插的枝条生根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配制的NAA溶液浓度应依次为 ( 浓度梯度差为1.0ppm)。 (2)该实验中的自变量是 , 因变量是 , 同时要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3)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的意义 。 (4)请设计本实验的观察记录表。 2ppm、3ppm、4ppm、5ppm、6ppm NAA溶液的浓度 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出较为可靠的探究范围, 以避免由于设计不当,盲目开展实验 生根的数量(或长度) … 3 2 1 6ppm 5ppm 4ppm 3ppm 2ppm NAA浓 度 生根条数 天数 平均值 不同浓度NAA溶液中插条生根数量的统计表 【表格设计步骤】 3.若有多次的重复实验,需求平均值 1.设计表格名称 2.构建表头 即设计表格的横项和纵项所表示的含义。 (一般横项表示自变量,纵项记录因变量) 练一练1.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实验探究:“培养液中酵 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 实验材料、用具: 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2mm×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①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 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 ②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 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 据,估算试管中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天,并 记录每天的数值。 环境资源和空间有限 该实验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 重复实验 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菌液 0 平均值 3 2 1 7 6 5 4 3 2 1 数量 天数 次数 视野4 视野3 视野1 视野2 平均值 视野4 视野3 视野1 视野2 平均值 视野4 视野3 视野1 视野2 平均值 (4)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表 二、坐标曲线图绘制 (一)定量坐标曲线图绘制 例2.【10江苏】不同生态环境对植物光合速率会产生影响。某课题组测定生长于A地(平原)和B地(山区)银杏叶片不同时时间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右图。 (1)植物中叶绿素通常和蛋白质结合成为结合型叶绿素。在某些环境因素影影响下,部分结合型叶绿素与蛋白质分离,成为游离型叶绿素。A、B两地银杏叶片中叶绿素含量测定结果见下表: 0.39 1.05 1.44 0.80 0.41 1.21 11-1 0.94 0.81 1.75 1.29 0.29 1.58 10-1 1.53 0.58 2.11 1.71 0.21 1.92 9-1 2.07 0.29 2.36 2.18 0.12 2.30 8-1 2.22 0.21 2.4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