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燕 山 大 学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配电网储能电池的降损分析 学院(系): 里仁学院 年级专业: 11电力系统5班 学生姓名: 张弘涛 指导教师: 李学平 完成日期: 2015-3-25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
近年来,储能技术的发展给电能存储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根据储能设备的安装位置,储能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配电网侧、用户侧和新能源发电[1]。由于当前储能设备的容量和充/放电功率有限,储能对配电网运行的支撑与调节作用更为明显。可以预见,储能在未来配电网中将有广阔的应用前景[2]。目前,储能技术主要分为机械储能、蓄电池储能(battery energy storage system,BESS)、电磁储能和热力储能 4 类,其中蓄电池储能具有充/放电速度快、效率高、使用寿命长、对地理条件要求低等优点,因而受到更多的关注和研究[3]。日本和美国在这一方面走在世界的前列,并且已有较为成熟的BESS 应用工程[4]。
三阶段的电池储能(BES)安装在住宅的低电压(LV)分布网络可以提供的功能,如削峰填谷(需求较低时即电荷放电时,要求高),负载均衡(即多收费从低负荷阶段放更多的阶段具有较高的载荷)和分布可再生能源管理一代(即充电时,屋顶太阳能光伏发电产生的)。累积,使这些开发了智能调度系统的功能。该调度系统可以可靠地安排充电和放电周期和实时操作系统”属于普遍现象。储能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为新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并网应用提供保障;(2)电力调峰的作用;(3)提高系统运行稳定性;(4)提高供电质量。电池储能由于其高度可控性和模块化的特点,可广泛应用于配电网络,起到提高供电可靠性以及平滑负荷等作用。以钠硫电池为例,对储能电池系统进行了建模及计算仿真,并将仿真结果接入算例网络,使用潮流法进行了配网的线损计算。算例结果表明,在配电网络的合理位置接入合理容量的储能电池,并考虑电池本身的加热损耗后,有降低线损率的实际效果。
图1 配电网储能充放电模型图
3、仿真分析配电网储能站运行策略对网损的影响
4、分析网损对降损节电目标的影响,建立Simulink模型仿真模拟分析配电网降损节电方法。
四、研究工作进度。
期间的研究工作进度如下:
第一至第四周查阅相关资料,掌握配电网储能电池的基本原理,配电网网损负荷的计算方法;
第五至第八周配电网储能电池降损的建模,分析储能电池在配电网中起到的降损作用;
第九至第十二周配电网降损的Simulink的建模和仿真;
第十三至第十六周配电网储能电池性能评估的Simulink仿真调试;
第十七至第十八周撰写毕业论文。
五、主要参考文献
[1] 向育鹏,卫志农,孙国强,孙永辉,沈海平.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配电网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优化配置[J].电网技术.2015,39(1):265-270.
[2] 张丽芹.唐山输配电网降损的综合技术及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2-5.
[3] 姚遥,刘东,,廖怀庆,何维国,张宇,包海龙.含储能电池的配电网降损分析[J].华东电力.2010,38(5):78-80.
[4] 苏虎,栗君,吴玉光,张瑞芳,张英杰.储能电池系统经济价值的评估[M].上海电力学院学报.2013,29(4):316-320.
[5] 贺先豪,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方法[D].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12-21.
[6] 廖文俊,黄建民,曾乐才等.NAS电池储能装置及其应用[M].2010,13(2):14-19.
[7] 章美丹,宋晓喆,辛焕海,甘德强,谢俊,陈琳.计及网损的配电网电池储能站优化运行策略[J].电网技术.2013,37(8):2124-2128.
[8] 王存平.配电网节能补偿应用中储能逆变控制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3:5-16.
[9] 谢开贵,周平,刘洋,艾冰,赵渊,周家启.配电网络潮流计算的递推算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4,28(4):36-39.
[10] 颜志敏,王承民,郑健,张宇,时志雄,张征.配电网中蓄电池储能系统的价值评估模型[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3,33(2):57-61.
[11] Sizing criteria of hybrid photovoltaic–wind systems with battery storage and self-cons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