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机参数激励对再生切削动态稳定性的影响.docVIP

随机参数激励对再生切削动态稳定性的影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随机参数激励对再生切削动态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对于具有再生切削效应的切削系统,建立了在随机参数激励下的时滞运动微分方程。根据Ito-Taylor展开公式,导出了随机切削振动响应的一阶矩和二阶矩微分方程,建立了矩稳定性分析的特征方程,从而将时滞型切削系统的随机稳定性分析转化为前二阶矩的稳定性分析。文章讨论了随机扰动强度对时滞型切削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随机扰动强度的增大,将降低切削稳定性边界,并将改变切削稳定性的耳垂线瓣数。   关键词:机床;切削稳定性;再生切削效应;随机时滞微分方程   分类号:TH1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5-0057-03      切削动态不稳定性是机床切削加工中的一种十分有害的现象。它不仅限制切削效率的提高,恶化加工表面,损坏切削刀具和被加工工件,而且严重时还会导致加工无法继续进行。长期以来,围绕切削动态不稳定性问题,学术界开展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但迄今为止该问题尚未得到妥善解决。随机时滞型切削系统的动态稳定性就是其中的一例。   对于具有再生切削效应的时滞型切削系统动态稳定性,现有研究主要包括:(1)再生切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2)稳定切削工艺参数预报;(3)再生切削动态不稳定性的抑制方法。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再生切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没有考虑到随机不确定性的影响。本文着重研究在随机参数激励下具有再生切削效应的随机时滞型切削加工系统的稳定性问题。   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都将使用如下的约定:若X是实数域上的一个矢量或矩阵,则XT是X的转置矩阵,X-1是X的逆矩阵。所讨论的随机时滞型微分方程(SDDE)均满足解的存在与唯一性条件。关于SDDE的稳定性定义参见文献[7,8]。      一、随机切削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这一节导出了工件-切削刀具振动系统的随机时滞型运动微分方程。假设在金属切削过程中,切削力包含了以下两个部分的贡献:其一是相邻两转次切削振动产生的切削厚度动态变化效应;其二是内调制产生的速度效应。因此瞬态切削力可写为:      三、计算结果讨论      图1示出了一阶矩稳定性图,横坐标为主轴转速?籽,纵坐标为切削宽度b,耳垂线对应于i=1,2,3。机床切削系统参数为:阻尼比?灼=0.01,切削力系数?资=0.02;随机扰动的强度:D1=0.5,1.0,1.5。由图1可见,随着随机扰动的强度D1值的增大,耳垂线明显向下移动,即临界切削宽度b减小。      图2是二阶矩稳定性图,横坐标为主轴转速?籽,纵坐标为切削宽度b,耳垂线对应于i=1,2,3。机床切削系统参数为:阻尼比?灼=0.01,切削力系数?资=0.02;随机扰动的强度D1=0.5,1.0,1.5:。由图2可见,随着随机扰动的强度D1值的增大,耳垂线明显向下移动。尤其是当随机扰动的强度D1值由1.0变为1.5时,耳垂线由3个瓣分裂为6个瓣。      四、结论      1.时滞型切削系统的随机稳定性可通过前二阶矩的稳定性分析得到。   2.随着随机扰动的强度值增大,时滞型切削系统的随机稳定性边界明显向下移动,耳垂线的瓣数也将改变。      参考文献   [1]Davies M A,Pratt J R,Dutterer B,Burns T J.Stability prediction for low radial immersion milling[J].ASME J.of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Engineering,2002,124(2).   [2]Insperger T,Mann B P,Stepan,Bayly P V.Stability of up-milling and down-milling,part 1:alternative analytical methods[J].International J.of Machine Tools Manufacture,2003,43(1).   [3]Kalmar-Nagy T,Stepan G and Moon F C. Subcritical Hopf bifurcation in the delay equation model for machine tool vibrations[J].Nonlinear Dynamics,2001,26(2).   [4]Tobias S A.Machine Tool Vibration[M].Glasgow:Blackie,1965.   [5]Altintas Y and Budak E. Analytical prediction of stability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