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影像本科-NS正常影像解剖PPT
含脑脊液的间隙 包括脑室系统、脑池、脑沟、脑裂,内充脑脊液,呈低密度(0~20Hu) 脑实质 脑实质:呈等密度,CT图像可分辨皮质与髓质,皮质的密度略高于髓质 CT-增强扫描 正常脑实质轻度强化,脑皮质较髓质稍微增高。脑内血管明显强化,其显示与走行方向和密度有关。正常硬脑膜、垂体、松果体无血脑屏障,故明显强化 正常颅脑CT表现:颅底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四脑室(蝶鞍)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鞍上池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下部层面 正常颅脑CT表现:三脑室上部层面 中枢神经系统-正常影像解剖 邱士军 南方医院影像中心 颅 脑 一、头颅平片 头颅大小与形状:生长发育时期的头颅大小与形状变化较大,仅作一般观察,多无病理意义 头颅正位(正常) 头颅侧位(正常) 颅缝与囟门 骨缝包括冠状缝、矢状缝及人字缝,X线呈锯齿状线样透明影,儿童期较清楚 囟门表现为边缘较清楚的不规则多角形透明区 颅缝与囟门 颅缝及囟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封合变窄。后囟和人字缝之间有时可见多余骨块,为缝间骨,多无病理意义 儿童颅骨 颅缝 颅壁压迹 脑回压迹是脑回压迫内板而形成的局部变薄区,X线表现为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区,其显著程度与年龄有关 颅壁压迹 血管压迹包括脑膜中动脉压迹、板障静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呈边缘清楚而规则的低密度区,对称性位于额顶骨中线两旁约2cm范围内,直径多不超过1cm 脑回压迹 脑膜中动脉压迹 蝶鞍 位于颅底中央,前以鞍结节、后以鞍背为界,侧位显示清楚 正常前后径7~16mm,平均11.5mm,深径7~14mm,平均9.5mm 蝶鞍 蝶鞍 蝶鞍与垂体关系 岩骨及内耳道 后前位片从眶内观察。 正常内耳道呈管状低密度,两侧基本对称,宽径相差一般不超过0.5mm。 颅内生理性钙斑 包括松果体钙化、大脑镰钙化、床突间韧带钙化和侧脑室脉络丛钙化 可根据其移位的方向判断颅内病变的大体位置 松果体钙斑 脉络膜钙斑 床突间韧带骨化 侧位上呈带状致密影居蝶鞍前后床突之间,使蝶鞍呈“桥形”。显影率为4%。 二、脑血管造影 动脉期:正常脑动脉走行自然,由近向远逐渐变细,管径光滑,分布匀称,各支位置较为恒定 正常脑血管DSA表现 正常脑血管DSA表现 微血管期 对比剂存留在微血管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脑皮质的形态和脑实质的血液供应情况 静脉期 脑静脉分为浅、深静脉 它们在皮质下相互交通形成丰富的静脉网 正常脑静脉 三、CT -颅骨及空腔 颅骨为高密度 鼻窦及乳突气房内气体呈低密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