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季不再来小水点缓大旱.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雨季不再来小水点缓大旱

寶覺中學 2009-2010年度地理科 班別:中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雨季不再來?小水點緩大旱 ? 23/02/2009 中國發生五十年一遇的大旱,四百萬人欠缺食水──試想像超過一半香港人無水飲──情況是多麼嚴峻!如此旱災,專家歸咎其中一個原因是拉尼娜現象作怪。科技雖然發達,要解救乾旱對大麥造成的傷害並不容易,因為人工造雨也難敵自然力量,只能稍作紓緩。 「旱災」經常探訪中國,二○○九年這一趟,來勢之勁的確叫人意外,請同學察看圖表,能夠看出內地缺少雨水的地方有哪些嗎? 從顯示內地一月份降水量的圖表可見,中國大片土地降水稀少,主要集中在北方,而不少地方更是「零」降水。不過據統計,乾旱缺水情況並非始自一月,自去年十一月開始,山西、河北、河南、山東、安徽等重災區,降水減少逾八成,很多地方連續一百多天沒有下雨;北京、天津等省市,降水量亦較往年同期減少一半以上。 氣候異常元兇 天不下雨,長期下來,土地出現龜裂,河流變得乾涸。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統計,內地耕地受旱面積達2.76億畝、農作物受旱面積1.36億畝,全國超過四成的冬小麥產區受旱;346萬人、166萬頭牲畜的食水供應短缺。 這麼厲害的旱災,大家一定想問個究竟:原因為何?也許你還記得去年初內地發生的一場雪災,導致鐵路停駛,大批趕回鄉度歲的民工滯留在廣州東站,引起多重問題,專家總結原因是由於氣候出現異常,這亦正是今年旱災的元兇之一──拉尼娜現象。 不下雨的成因 請同學運用地理科的基礎知識,講出冬季要在內地形成降水的基本條件。 答案是冷暖空氣的相互作用。正常來說,冬季時,在內地北方上空乾燥而寒冷的空氣,遇上由海洋帶來的濕暖氣流,暖空氣被逼上升,形成雲霧;當水氣愈積愈多,凝聚成厚雲就會下雨。 濕暖氣流薄弱 然而,中國近幾個月來的情況是:冷空氣一直存在,但從海洋而來的濕暖氣流薄弱,僅可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無法輸送到黃淮、華北、河南、山東、山西、河北等較北的地方,因此北方的冷空氣不能與濕暖的空氣交匯形成降雨,引致乾旱現象。 海水溫度變冷 問題核心是:為甚麼濕暖氣流會變得薄弱?同學首先要知道,內地其中一股主要的濕暖氣流是來自熱帶太平洋,但受到拉娜尼現象影響,太平洋中部和東部的海水變冷,如此就削弱了為內地提供水氣的濕暖氣流的輸送能力。(一般來說,海水溫度愈熱,蒸發愈厲害,海面上空凝聚的水氣便愈多,能為降雨提供所需要的條件。) 人工造雨的方法 自然界既然不能提供雨水,難道「望天打卦」!同學會否認為:現在科技發達,總有人為的解決方法。對啊!內地不少乾旱地區都已進行人工造雨,為龜裂的土地灑下甘露,稍為紓緩一下嚴峻的旱情,但始終不能完全解決問題。你知道為甚麼嗎?那就要先了解人造雨的原理。 沒有雲沒有雨 人造雨並非「無中生有」,先決條件是必需要有雲。雲的高度愈高,表示雲的溫度愈低,相反則溫度愈高。因此,雲的溫度高於0℃時稱為暖雲,低於0℃時稱為冷雲。正常的降雨情況是:(1)在暖雲裏,小水滴互相碰撞合併成大水滴,重量增加下墜成為降雨現象;(2)冷雲內的冰晶不斷成長「滾大」,同樣因重量增加下墜,降落至地面的過程中,經過0℃的高度融解為水滴,形成降雨狀況。 當出現有雲無雨的情況,就是因為雲內的水滴太小或缺乏冰晶,而人工造雨就是要用人工的方法產生冰晶或促使小水滴長大至可以降雨,屬輔助方法而已。(有關人工方法的詳情請到學習活動部分) 人工輔助微效 根據資料顯示,內地在二月初已在多處旱區進行人工造雨共百多次,的確帶來一些果效,例如湖北、安徽西部等地出現一至五毫米的降雨量,不過降雨量較多的地方亦只有十毫米左右。 當局發射數千枚的增雨炮彈及火箭,得來的只是數毫米的降雨量,同學會否覺得成效不大?其實人工造雨並不容易,根據統計,平均只能增加百分之十至二十的降雨量。大家通過有關原理都知道,先要選有潛質降雨的雲層,即雲系條件是要具有一定數量的水滴或冰晶,人工輔助的方法才有機會見效。另外,同學不要忘記,雲是無時無刻在移動的,雲系條件亦因而隨時轉變,增加造雨的難度。 人類縱使聰明,但仍不能完全控制自然界的運作。 相關概念:抗旱耕種法 人工造雨是即時紓緩旱情的方法,如要保障農作物的出產穩定,不受旱災影響,可以利用一些抗旱的耕作技術。今年甘肅省就撥出愈億資金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期望在缺水情況下能保障生產量。 「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是指在地上起大小雙壟,用地膜全面覆蓋,然後在溝內播種耕作。這一技術可顯著減少土壤的水分蒸發,將微細降雨集流滲入農作物根部,並可增加光照強度,減輕土壤鹽鹼危害性,同時有效抑制田間雜草。根據經驗,利用這一技術種植的玉米可以較一般種植方法增產百分之三十以上。(右圖為全國降水分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