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地碳循环与生态系统管理.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陆地碳循环与生态系统管理

中国碳循环与碳管理学术讨论会 会 议 通 知 (第一轮) 会议时间:2004年11月12-14日 会议地点:中国 北京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 承办单位: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研究中心 2004年8月15日 中国碳循环与碳管理学术讨论会 学术背景与目的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府、科学家及公众强烈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CO2和CH4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率高达80%以上,研究全球碳循环和碳管理是全球碳收支定量评价和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科学基础。但是目前对全球碳收支的估算还存在着极大的不确定性,成为全球变化科学研究中的一大障碍。因此,研究全球碳循环调控机制与碳管理战略与技术已经成为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IGBP)、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和全球环境变化国际人文因素计划(IHDP)等科学计划共同关注的重大科学问题,也是各国履行《全球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迫切需求。 为了研究中国的碳收支状况,中国科学院于2001年启动了“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也于2002年启动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973计划,重点开展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和模型研究,建立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网络(ChinaFlux),为全面推动我国在碳循环方面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为提高我国在全球变化与碳循环研究的整体水平,交流学术成果,凝练今后中国在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中国科学院 “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重大项目国家科技部973计划 “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该会议将于2004年11月15-18日在北京召开,将有众多世界知名科学家到华进行学术交流。有兴趣者会前可向本会议筹备组申请旁听。 会议主题 会议的议题将包括国际碳问题研究进展、中国陆地和近海碳循环过程机理、生态系统的碳管理与增汇潜力、能源与工业生产的碳排放与减排策略和技术等广泛的学术问题,拟定的会议主题为: 全球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 中国碳循环与碳管理研究进展; 中国陆地和近海碳过程、格局特征与控制机制; 中国陆地碳汇功能与人为调控途径与技术; 中国能源与工业生产的碳排放与减排技术。 学术报告与会议论文 参加会议的人员可以下列方式注册参加会议: (1))))联系方式 申请参加本次会议的人员,请认真填写所附表格的各项内容并以邮寄、传真或电子邮件方式递交到以下联系地址。 联系地址:北京市安外大屯路甲11号 邮编:10010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综合中心 联系人:何洪林 赖鹏飞 电 话:010何) 010赖) 传 真:010 010电子邮件 hehl@igsnrr.ac.cn laipf@cern.ac.cn 会议组织委员会 组织单位:中国科学院碳循环联合办公室 主 任: 刘 健,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副局长,研究员 副主任: 刘纪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黄 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于贵瑞(兼任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委 员(按姓氏笔画为序): 方精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 王长瑞,国家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处长 王跃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 刘世荣,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 刘明明,国家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 吕学都,科技部农村与社会发展司,处长 朱建国,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吴金水,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区域现代化所,研究员 宋金明,中国科学院青岛海洋研究所,研究员 应 宁,国家气象局预测减灾气候变化处,处长 张小全,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张龙军,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李怒云,国家林业局碳汇项目办公室,副主任 陈泮勤,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副局长 周广胜,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 林而达,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气象研究所,研究员 高 风,国家外交部条约法律司,副司长 高广生,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副司长,国家气候变化协调办公室主任 曹明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黄铁青,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局生态处,处长 葛全胜,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韩士杰,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蔡祖聪,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 7.会议秘书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碳循环联合办公室 负责人:于贵瑞,牛栋 联络人:何洪林 010 hehl@igsnrr.ac.cn 赖鹏飞 010-648894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