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初中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2008年安徽省初中毕业学业考试物理试卷分析
一、试卷结构
本试卷分为填空题、选择题、实验题、计算与推导题。其中选择题为单选题。
1.试卷的结构(表一):
题型 填空题 选择题 实验题 计算与推导题 合计 分值 26 21 20 23 90 ??2.试题分布大致为(表二):
? 内容及分值 合计 ? 力学 热学 光学 电学 能量 题号 1、5、6、7、8、9、11、13、16、19、21 2、12 4、15、18 3、10、17、20、22、23 14 题量 11 2 3 6 1 23 分值 41 5 10 31 3 90 ?
??3.知识点考查覆盖率(表三):
? 知识点考查覆盖率 合计 ? 力学 热学 电学 声学 光学 原子 能量 考纲知识点个数 31 16 18 4 13 3 5 90 所考知识点个数 12 2 7 0 3 0 1 25 覆盖率 38.7% 12.5% 38.9% 0 23.1% 0 20% 31.3% ??4.试题的基本特点
(1)今年的试题内容力求创新,充分体现新课程标准“有用性”原则,在小题的设置中更多地体现新课程理念,较好的渗透“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注重课程的三维目标,同时试卷考查的范围有较广的知识覆盖面,减小了考查的偶然性和片面性。
??? (2)今年试题考查的重点仍放在力学、电学两部分,占满卷分的80%,声学和原子物理的知识在试卷中没有出现,光学热学也仅出现了两题(第2、12题),占分比是5.6%,能量部分仅一题,占分比只有3.3%,反应出初中物理的知识结构。
(3)试题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考查学生对初中物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学生的水平检测为主,适当兼顾升学选拔,使得两考合一得到体现。
(4)与时俱进,有鲜明的时代特色,试题加强或渗透了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和教育。在试题内容中渗透丰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因素,使知识的考查和情感的体现有机融合。许多试题都重视发掘知识中所蕴含的思想、观点和方法,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融为一体,如第2题科技奥运的理念,第8题以上海外白渡桥的搬迁为背景;第14题关于地震堰塞湖的问题等等。
?
二、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抽样294份)
?? ??1.成绩分析表(表四):
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81—90分 72—80分 63—71分 54—62分 45—53分 36—44分 27—35分 18—26分 0—17分 46.62 44.9% 23.47% 23人 46人 30人 32人 29人 23人 26人 30人 55人 ??? ?2.各题得分情况(表五):
题号 一(1—10) 二(11—17) 三(18—20) 四(21—23) 总分? 卷面分 26 21 20 23 90 实得分(平均) 15.74 11.93 10.02 12.25 49.94 主要错题号 1、7(2)、9(1)(2) 13、15、16、17 18、20(2) 21、23 ? 3. 主要错题得分情况(表六):
大题 一 二 三 四 题号 1 7 9 15 16 17 18 20 21 23 分值 2 4 4 3 3 3 5 7 8 9 得分率 45.9% 50.5% 40.1% 41.8% 34.4% 35.0% 29.9% 53.3% 51.8% 47.9% 4.答题中反映出的问题
(1)对物理概念没能很好的理解。从表六可以看出,有不少题的正确率小于一半,说明很多学生对一些基本知识都没有掌握,对物理概念仅仅是记住了却没能理解,更谈不上正确应用。如第7题,考察了“力臂”、“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结合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进行计算,学生在解答时,由于对力臂的概念理解不透,做图错误严重,还有一些同学图是画对了,可计算又出了问题,结果本题失分较重。再如第15题,考查了学生对光、磁场、光线、磁感线的认识和理解,可是学生们对“光是一种电磁波”不敢肯定;第16题考查学生对惯性的认识,学生对什么是惯性和惯性定律记得很熟,但是对惯性由什么决定没能理解,应该是导致错误的主要原因。
(2)日常教学中的探究实验流于形式。对于实验,学生平时是做了,如果让学生重现实验的过程,可能不会出错,但是要是让学生根据实验提出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学生就存在一定的难度了。这说明日常的教学中,学生实验的探究过程并没有真正开展起来,而是很多实验仍然变成验证性试验,这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新课程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比如18题,学生对这个实验都知道该注意什么,也都清楚通过实验得到的结论,但是本题所问的不是这些,而是问“设计方案”的正确与否,也就是“过程”是怎么的,假如教学过程中,学生在做“探究凸透镜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