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效应.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效应

90-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效应 ——基于2000年至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qualization effect of inter-governmental fiscal transfer payments in our country based on provincial panel datas from 2000 to 2010.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lately 11 years, the vertical equalization effect of Chinas inter-governmental transfer payments is very significant, but its horizontal equalization effect is still limited, which mainly dues to the small scale of the existing general transfer payments and system designing owing the specification.In this regard, we should clean up the special transfer payments and reduce the size of its funds, increase the intensity of general transfer payments, and design the funding distribution formula of general transfer payments scientificly. Key Words:Transfer Payment ; Fiscal Balance; Empirical Analysis 摘要:本文运用2000年至2010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平衡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近11年来,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纵向平衡效果非常显著,但其横向平衡作用仍然有限,主要原因是现行一般性转移支付的规模过小和制度设计还欠规范。对此,应清理专项转移支付项目和缩减其资金规模,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的力度,同时还需科学设计我国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公式。 关键词:转移支付;财政平衡;实证分析 一、引言 为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居民提供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是政府的基本职能,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前提是各地财力的均等化。由于受到我国财政体制的影响,再加上各地区在资源禀赋、生产能力、要素价格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差异,我国各地的财政能力呈现出较为严重的不平衡状况,客观上需要通过建立规范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以实现地方政府间财力纵向和横向平衡。目前,关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及其平衡效应,已有很多学者做过这方面的研究。就实证研究而言,曾军平(2000)利用1994年—1997年的相关数据,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平衡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在分税制改革后纵向调节效果显著,横向调节作用有限的结论。乔宝云(2006)从转移支付与地方财政努力关系的角度,指出了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存在抑制地方财政努力的问题。贾晓俊、岳希明(2012)则进一步对我国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分配机制进行了研究,发现以财政供养人口为主的资金分配方式,导致均衡性转移支付资金向财力较强的省份倾斜。此外,也有不少学者从规范的角度对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效应进行了讨论(谷成,2010;付文林,2010)。 综合已有的文献不难发现,国内学者目前关于转移支付制度平衡效应的研究大多集中在2000年以前,而对2000年以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平衡效应虽有部分涉及,但不够全面。如贾晓俊(2009)仅就1992、1998~2005年的转移支付横向均衡效应进行了分析。实际上,在2005年后,中央为缓解地方财政困难,加大了对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如新增了“三奖一补”以及因地方财政减收的财力性补助1994年推行的分税制改革中,也将税源稳定、税基广、易征收的税种,例如增值税、消费税,大部分划归了中央,而将营业税以及一些规模小、零星分散的小税种划归地方,并且在其他中央与地方共享税中地方政府也仅占有很小的比例。然而,在财政收入大部分归属中央的情况下,地方政府所承担的事权却并没有因此有所降低。相反,由于没有用完善而明确的制度框架来区分不同级别政府间的支出责任,形成了模糊的责任边界,从而为上级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