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学案)0.doc.doc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学案)0.doc.doc

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学案】 (执教者:金光明) 导入:诗歌指的就是在进行诗歌创作活动时所运用的技巧。鉴赏诗歌的,要注意大方面一是表达方式,二是表现手法,三是修辞法。以下具体阐。 例1: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问:本诗前两句与后两句均为写景,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点                                   例2:??????????????????? 题大庾岭北驿(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问:这首诗在抒发感情方面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其中一种手法作简要赏析。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如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描写中的白描手法在诗歌中经常运用,它的特点是对景物粗线条勾勒,不加铺陈和修饰。如北朝民歌《敕勒川》中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就是对草原景象的白描,显得简洁有风骨,写出了草原的壮美,点染出牧民的生活。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如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5、说明:解释性的诗句,如家中厌鸡食虫蚁,不知鸡卖还遭烹等。说明在诗歌中较少使用。1)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借原上草的顽强抗争,尽情抒发对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这种方式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是一种间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如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悦之情;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场景描写之中,寄寓着诗人的离愁别恨。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最典型的如《诗经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杨柳,美好春色留人沉醉,却是黯然离别之际;霏霏雨雪,冰天坼地的寒冷,竟是征夫回乡之时!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上联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如杜甫的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的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诗人写诗来表达他的思想情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需要写景自然界的或周围的景,来引起情,把情感传达给读者。情与景的处理很重要,如果处理得恰当,他就会激起读者的感情,使读者与他发生共鸣。这样的诗就写得好,能动人。 如张可久《[双调]清江引秋怀》: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诗人紧紧把握题意,用西风、北雁、红叶、黄花、芭蕉、雨声,点染成一幅萧瑟的秋景。又因西风的到来而联想到归期的未卜;因芭蕉雨声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辗转

文档评论(0)

czy20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