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双翅目-长短角亚目概要.ppt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双翅目-长短角亚目概要.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普通昆虫学昆虫分类学双翅目-长短角亚目概要

蚊科 Culicidae 大蚊科 Tipulidae 瘿蚊科 Cecidomyiidae 摇蚊科 Chironomidae 长角亚目 Nematocera 长角亚目成虫体细小;触角丝状、羽状或环毛状, 6节以上,长于头部和胸部之和;口器刺吸式;翅R脉5分支,常无中室和臀室。幼虫为全头式/显头型(瘿蚊除外);上颚发达,左右活动。蛹为离蛹或被蛹,但瘿蚊为裸蛹。该亚目昆虫通称蚊、蠓、蚋。 生物学和生态学 完全变态。绝大多数两性繁殖,一般为卵生, 一些瘿蚊和摇蚊有幼体生殖现象。 蚊类幼虫4龄,蚊为离蛹或被蛹,成虫羽化时蛹从背面纵裂,属直裂类。 幼虫取食腐败的有机质,包括各种腐烂动、植物残体和粪便;有些取食脊椎动物的血液,传播疾病;少数科的幼虫为植食性, 是重要的农林害虫。成虫几乎总是自由生活,白天活动。 经济价值 有许多是非常重要的农业害虫或检疫对象。如,黑森蝇蚊Mayetiola destructor (Say)、高粱蝇蚊Contarinia sorghicola (Coquillett)、等是重要的检疫对象,稻蝇蚊Orseolia oryzae (Wood-Mason)等是重要的农业害虫。 传播人畜疾病,如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L)、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 Coqillett、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等。 一些寄生性种类可寄生害虫体内,可作为天敌昆虫加以使用。如寄蝇科和头蝇科。 蚊科 Culicidae 它们其实只是蚊科昆虫中一些吸血的种类,关于它们,??这里有一些简要的介绍。这些蚊子不仅叮人吸血,是登革热、疟疾、黄热病、丝虫病、日本脑炎等病原体的中间寄主,着实害人不浅。 蚊科 体小,细长,多毛及鳞片。复眼大,肾形,无单眼。触角丝状,有环毛(雌蚊触角上的刚毛稀疏,雄蚊的细密如试管刷)。口器刺吸式各部分转化成6根口针,喙细长前伸,胸部背面隆起。翅狭长,翅缘和翅脉具鳞片和毛。足细长,爪简单,有齿,跗节长。 识别特征 大蚊科 Tipulidae 它们是双翅目比较原始的种类,体长一般在1厘米以上。因为体型巨大,经常引起人们的恐慌。但其实这真是冤枉它了,大蚊成虫寿命只有十来天,不进食,仅吸收点水分过活,交配繁殖后便完成了此生的使命。 大蚊科 体细长似蚊,中或大形。头大,无单眼,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栉齿状或锯齿状。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有一“V”形沟,平衡棒细长。翅狭长,SC脉末端向上弯曲。足细长。表皮粗糙,腹部通常有4~6个指状突。 识别特征 大蚊科 稻大蚊分布于浙江、广东、四川等省以及日本,其幼虫生活于秧田或麦田水沟边,夜晚食害秧苗根部,有“切蛆”之称。该种类是重要的作物害虫。 瘿蚊科 Cecidomyiidae 瘿蚊科 体小而纤弱,足细长,胫节无距。触角念珠状,每节环生有刚毛。10-36节,;前翅阔,很少或无横脉。仅有2-3条纵脉。足胫节无距,细长,被毛和鳞片。具中垫和爪垫。老熟幼虫前胸腹板上常有“Y”形或“T”形胸骨片。 识别特征 摇蚊科 Chironomidae 不论大小还是外形,摇蚊成虫与常见的蚊都十分相像。只是它们口器退化,不会叮人吸血。而且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它的触角上密布细毛,体无鳞片(蚊科的有),而且静止时前足伸出不断摇动——这正是“摇蚊”一名的由来。 摇蚊科 头小,触角基节膨大,有毛,雌蚊丝状,雄蚊环毛状;复眼卵形或肾形;口器退化;后胸背板有纵沟;翅狭,R3脉支达前缘,M脉1支;前足很长,休息时常上举起,胫节有距,跗节很长。 识别特征 摇蚊科 不过更引人注意的是摇蚊的幼虫,因为它们偶尔会出现在水管中。常见的摇蚊幼虫因体内含血红素呈现血色,又名“血虫”。摇蚊污染的确是一个棘手的恶问题,因为即便经自来水厂多重处理后,摇蚊幼虫基本被消灭,但只要有极少数残留的摇蚊卵进入了二次供水系统,而二级供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的话,就可能给残余的摇蚊卵带来新的生长条件,这也是供水系统出现摇蚊幼虫最主要的原因。 摇蚊科 总结 长角亚目 蚊科 :翅狭长,翅缘和翅脉具鳞片和毛;有齿,跗节长 大蚊科:主要特征是中胸背板有一“V”形沟;SC脉末端向上弯曲 瘿蚊科:触角环毛念珠状,翅脉仅有2-3条纵脉 摇蚊科 :后盾片有1个纵沟;R3脉支达前缘 虻科 Tabanidae 食虫虻科 Asilidae 水虻科 Stratiomyidae 短角亚目 Brachycera 双翅目短角亚目特点为大至中型,体粗壮;触角3节,短于胸部,第3节有时分亚节;触角经常具端刺;R脉一般4分支。多数成虫捕食其他昆虫,幼虫捕食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