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歧义句的产生与消除
摘要:歧义现象是包括汉语在内的许多语言中存在的重要的语言现象。它产生的根源是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本文就歧义产生的语言内部因素,从语音、句法、语义、语用方面论述产生歧义的原因,从词语、语序、变换句式、语音、标点等方面找出消除歧义的办法。
关键词:歧义句; 语音歧义; 句法歧义; 语义歧义; 语用歧义
Abstract: Ambiguity phenomenon is an important language phenomenon that exists in many languages, including Chinese. It is caused by the conflicts between the complication of objective and the limitation of language expressing styl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expound the language interior factors which cause the ambiguity from four aspects :the pronunciation ,the syntax ,the semantics ,the language analyzes ,and find out a way of eliminating the ambiguity from the aspects of word and expressions, word order, transformation sentence type ,pronunciation ,punctuation and so on .
Keywords: ambiguity; speech ambiguity; sentence construction ambiguity; semantic ambiguity; the language uses an ambiguity
歧义作为一种普遍语言现象,很早之前就引起了广大语言学者的关注,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他认为有时一个句子有两种或更多种的含义,它产生的原因有:同音字、多义字、形式和表达。美国描写语言学派运用直接成分分析法分化了由于结构层次不同产生的歧义。乔姆斯基在1957年出版的《句法结构》中提到一种语法的精当性,在于其解释歧义的能力。他运用深层结构和表层结构的转换解释了描写语言学派不能解释的由于内部语义关系不同而导致的歧义问题。除了生成语法外,格语法、蒙太古语法都很注重研究歧义。
在国内,赵元任先生是我国最早研究歧义现象的学者,他用英语写成发表了《汉语的歧义问题》(1959年),对歧义的界定、分类、成因、分化、消除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但没及时译成汉语,在国内的影响不大。朱德熙先生在总结国内外的语言理论的基础上,发表了《论句法结构》一文,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相关理论,成功地分化了歧义实例“咬死了猎人的狗”①和“屋里摆着酒席”。还有他的《汉语句法中的歧义现象》(1980年)阐述了分化歧义的四种方法:组成成分的词类、层次结构、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②,奠定了语法歧义研究的基础。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汉语的歧义现象受到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发表了数百篇研究性论文,也找到一些新的角度研究歧义问题,如:朱德熙先生的“歧义指数”、沈家煊先生的“语义的不确定性”、李峰先生的“假歧义”、冯志伟先生的“潜在歧义论”、龙庆学先生的“相对歧义度”和“绝对歧义度”等等。
随着西方语言学的传入,汉语研究手段逐步完善,在近三十年取得重大突破。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研究方法上以个案研究为主,歧义例句大都同一类型,缺少宏观的考察;还有语言学界对多义、歧义、歧解没有达成共识,在有关歧义的很多方面产生了不同的见解。
歧义是指一个语法单位或语法结构具有“不相同的”或“不一致的”意义,即有两种或几种可能的解释③,且其中不同的意义都是合乎语法和逻辑的。语言中为何会存在这种歧义现象呢?语言学是一种反映内容与形式相关的符号学,而语言符号系统和语法规则是有限的,我们所用来表达的客观事实是无穷无尽的,且它们还处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状态,以有限的符号来表达无限的意义,必然会出现一形多义的现象,由上面所述可得:歧义现象产生的客观根源是客观世界的无限性同语言表达手段的有限性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即歧义是语言形式和语言内容之间的矛盾。就汉语而言,它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表达不同的语法关系主要靠词的排列顺序和虚词的应用,与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的歧义现象更普遍。
汉语表达中的歧义现象广泛的存在,给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了许多麻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