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质阻尼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对隔声性能的影响.PDF
第38 卷 第3 期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Vol. 38 No. 3
2018 年3 月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f Forestry Technology Mar. 2018
Doi:10.14067/ki.1673-923x.2018.03.017 http: //
木质阻尼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对隔声性能的影响
刘美宏,彭立民,宋博骐
(中国林科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木材科学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91 )
摘 要:在不改变板材厚度和面密度的前提下,通过优化木质阻尼多层复合材料的橡胶层数、结构的对称性、阻
尼结构参数,提高木质阻尼多层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利用小混响室 - 消声箱法和 DMA 测试结构的隔声性能以
及损耗因子。结果表明:在低频和高频范围内,非对称结构的隔声性能优于对称结构。非对称结构在共振频率
的隔声量比对称结构的高4 dB ,损耗因子几乎不变。随着橡胶层数增加复合材料的隔声性能增加,计权隔声量
增加 61% 。橡胶层数的增加,抑制了复合材料共振现象,提高了共振频率处的隔声量。损耗因子从0.05 增加到
0.61,有效地抑制复合材料的吻合效应,使得复合材料的临界频率向高频移动。阻尼结构为自由阻尼结构的计权
隔声量为 27 dB ,约束阻尼结构的计权隔声量为 32 dB,提高了 18.5%。在共振频率处,约束阻尼结构的隔声量
大于自由阻尼结构。约束阻尼结构的损耗因子大于自由阻尼结构,损耗因子越大,可以有效地抑制吻合效应,
提高隔声量。
关键词:复合结构;橡胶层数;阻尼结构;对称性;隔声性能
中图分类号:S781.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23X(2018)03-0102-07
Influence of the design of wood damped multilayer composite structures
on sou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LIU Meihong, PENG Limin, SONG Boqi
(Research Institute of Wood Industry, Chinese Academy of Forestry; Key Laboratory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Beijing 100091, China)
Abstract: The sou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of the wood damping multi-layered composite material was improved by designing the
rubber layer number, the structure symmetry and the damping structure parameters of the wood damping multi-layered composite
material without increasing the thickness and the surface density of the sheet. The use of small noise box and DMA test material sound
insulation performance and loss factor. The resu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