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横县茉莉花(茶)产业.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转型期的横县茉莉花(茶)产业

转型期的横县茉莉花(茶)产业   10月的横县,仍是茉莉花盛开的季节。闭幕不久的2012年中国国际茉莉花文化节余香尚存,茉莉花茶交易中心客商盈门,一派火热繁忙的景象。   但当我们走进田间地头、与花农促膝交谈时,却发现横县茉莉花(茶)产业近乎冰点的另一面:参与种植和采摘茉莉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一旦花价稍有波动,即使是种花数十年的花农也可能会另择他业,任凭绽开的茉莉花在田园中凋谢。   在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时,传统产业的负面效益也在日益凸显;火与冰的共存,似乎在预告茉莉花(茶)产业转型期的到来。   ●花值钱还是人值钱?   “儿子说了,摘花太累,不让我下地了。”现年59岁的陈富华种植茉莉花已有近30年,往年这段时间,她都会和丈夫一起起早贪黑到地里摘花。虽然今年茉莉花收购价格仍然较高,但陈富华却选择了在家里看看电视做点家务。   去年花季(指茉莉花可以采摘的时间段),陈富华一家三口摘了近半年的花,总收入约25000元。“平均一算,每人每个月也就挣1000多元钱,这还没算上种地的成本。”陈富华说,现如今别说去外地打工了,就算在横县给人做小工都不止这个收入,“农忙时候请个工,一天至少要给80元,还得管人一顿饭呢!”实际上,陈富华的计算还没有包括自己一家三口摘花付出的辛勤劳动———茉莉花开放的季节,正是横县一年中天气最热的几个月,花农必须顶着烈日,在花地里连续站上几个小时;为了节约时间,很多花农都选择在田间地头打发午餐。   陈富华所在的横州镇曹村,是横县较早种植茉莉花的村落之一。在茉莉花种植的极盛期,全村老少几乎都投入到种花采花的劳作中。不少受访的年轻人告诉记者,他们中小学时代的暑假几乎都是在摘花中度过的。茉莉花的种植也给曹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1996年,富裕起来的曹村村民集资修建自来水管道;数年后,村民再次集资修建通村水泥路,村屯面貌大幅改观,楼房小车早已司空见惯。   但现在,曹村的花地里已经很难见到年轻人,即使像陈富华这样的老花农也开始懈怠:“儿子问我,是花值钱,还是人值钱?咱不差那个钱,别去受累了。”“花值钱还是人值钱的问题,应该困扰了不少花农。”横州镇镇长梁永峰对上述情况的了解显然比记者要深入得多,“现在大家生活好了,不愿意为了不多的收益付出那么多辛苦。花价高一点还好说,要是稍低一点,谁都不想吃那个苦。简言之,就是种花摘花的人力成本在无形中增加了。”   值得说明的是,人力成本增加导致产业出现困境的状况,在当前我国产业转型的大潮中并不鲜见。广东、江浙一带出现的“用工荒”,归根到底都是这一状况的具体表现。既然花价是关键,那么可否通过提高花价解决这一问题呢?   ●花价上涨是“双刃剑”   “花价始终高位运行是不现实的,长期下去也会损害花农的利益。”作为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当之无愧的龙头企业,广西金花茶业有限公司(原横县茶厂)对该县茉莉花产业的发言权不容置疑。公司董事长翁文彬认为,茉莉花价格上涨是一把“双刃剑”,存在不少隐患。   “从表面上看,花价走高能够提高花农的收入,也能提高花农种花、摘花的积极性,价格当然是越高越好。但如果花价持续走高,将可能导致类似产业区域的农民加入种植竞争,形成井喷式的丰收,最终出现‘花贱伤农’的局面。”翁文彬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2010年,由于供求不平衡及游资炒作,我国生姜大幅涨价,每公斤售价高达近10元。此后各地农民跟风大面积种植,致使次年生姜市场供大于求,价格也暴跌至0.7元/公斤,不少姜农赔得血本无归,“姜你军”反过来“将”了自己一军。茉莉花虽因种植周期较长、环境要求独特等因素不易出现上述暴涨暴跌的局面,但长此以往,“花贱伤农”并非没有可能。   “另外,从根本上说,企业和花农的利益是连在一起的,花价走高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成本增加,最终也会反作用到花农身上。”翁文彬告诉记者,在商界纵横多年,他并不赞同“商场如战场”这种说法,因为战场是你死我活,而商场需要合作共赢,否则很有可能两败俱伤:“道理很简单,企业赚不到钱,经营不下去,茉莉花的市场就会萎缩,最后吃亏的还是花农。”翁文彬认为,目前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将不可避免地面临一场较大的挑战:“但对于有能力有见识的企业来说,这场挑战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契机。”   ●不转型,就转行   “横县有100多家茶厂,拥有自主品牌的不过13家,绝大多数茶厂只是简单的来料加工。”横县花业局局长蒙宗健毫不掩饰自己对横县茉莉花(茶)产业发展现状的担忧,“失败的教训太多,纯粹的来料加工注定是做不长久的。”   为了让横县本土花茶加工企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蒙宗健多次召集企业经营者及行业协会负责人开会,反复摆事实、讲道理,分析市场:“花农为什么不愿意摘花?因为茉莉花的附加值太低。只有加工、销售企业转型升级,才能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大家才能赚到钱。说穿了,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