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博弈论》读后感.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媒博弈论》读后感

《传媒博弈论》读后感 在还没进入大学学习新闻与传播之前,我是一个不知道自己是“受众”的受众,以一种无意识的状态处在传媒竞争的大环境中。也读报,也买报,可从未认真想过,报刊亭的报纸千千万万,自己为什么偏偏选中了手中的那份。开始走入新闻传播学,学习新闻学概论的时候,我踌躇满志,觉得自己的志向——记者,就是正义的化身,肩负着为民请命的伟大使命。这本书把我带回了现实中来,让我真正地看到传媒的另一面——处于市场体系竞争中的一面,也是最真实的一面。这对原先属于理想主义者的我来说,虽然有些突兀,也让我更了解传媒。在读后感中,我想说说我在这本书中收获到的令我印象深刻的的知识和鲜活的例子。 传播博弈,即传媒在市场竞争中的谋略竞技,本书以许多实际的例子来为读者展现传媒之间是如何博弈的,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所举的在北京传媒市场中都市报博弈的情景。 书在一开始就为我们介绍了媒体市场的“三法则”。即在成熟的传媒市场上,会出现三家综合性媒体以多种方式展开全方位的竞争,提供各行各业的所有新闻信息,这三家媒体是这个市场的前三名,处于传媒市场的主流位置,广泛地代表着这一区域的舆论风向标。而在北京报业市场上,《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京华时报》成为报业的三巨头,此外,还有处于第四名的《新京报》觊觎着第三名的位置。 与其他的三家报纸在早上出版不同,《北京晚报》秉承着“晚报,不晚报”的口号,始终坚持着在下午出版,尽管有知道另外三家媒体最后报道内容的优势,但自己只有5小时的销售时间,这又变成了一种劣势,而且,对另外三家媒体已经报道了的新闻,《北晚》不怎么可能再“拾人牙慧”,因为读者早就在先于《北晚》出版的报纸中看过了,他们不会喜欢读两份内容相近的报纸的。那么,《北晚》是如何树立自己的竞争优势,守住自己的市场份额的呢? 《北晚》的策略是,第一,不与它们抢出版时间,坚持中午或者下午出版,那么记者就可以采访到当天上午的新闻,那么,上午的新闻,就等于其余三家报纸拱手让给了《北晚》。 第二,不与它们争头版头条,头条虽重要,但已被它们报道了,《北晚》再报道的话就没了新鲜感了;第三,要和它们品亲和力,在新闻写作上,更适合老百姓阅读;在新闻选题上,更贴近老百姓;第四,要与它们拼价格,自己的定价一定不能超过它们其中的一家。 当然,《北晚》还有其他的许多错综复杂的策略来应对市场竞争,但以上的那几个,的确是58年创刊,与北京市民有着深厚的感情的《北晚》保持自己的竞争力的基础。 也许这个例子不算典型,但作为第一个向我展示媒体如何敲定竞争策略的例子,简明易懂也容易接受。 既然有竞争,传媒之间就避免不了有碰撞和冲突。那么,传媒之间,又是为了什么有冲突?这本书告诉我,在竞争的过程中,传媒本着双方利益最大化而进行市场细分,各自吸引着一群某种特征和某一领域的忠实读者,因而在新闻竞争中都寻求差异化,彼此都没有侵犯对方地领地,也没有把触角延伸到对方的受众当中去,双方保持者稳定的竞争边界,遵循着彼此的默契,是相安无事的前提,若有一方为了自身的利益背叛了这个不成文的默契,就会引起纷争。同时,书上再现了济南报业市场有过的打击报复的情节。 在济南报业市场,老大哥《齐鲁晚报》重点关注的是全省范围的新闻,《济南时报》关注的,则是“济南新闻”。可是一天,《济南时报》的编辑发现,这天《齐鲁晚报》和《生活日报》(《齐鲁晚报》旗下的报纸)的版面与自己的几乎相同,尤其是《生活日报》。而版面上的新闻内容,本应是属于《济南时报》的“地盘”的。因为本身价格比其他两家报纸要高,在新闻大体相同、编排相差无几的情况下,老百姓当然更愿意选择别家报纸。那天的新闻博弈大战,《齐鲁晚报》与《生活时报》的发行部频频传来捷报,相对的,《济南时报》的销售量就下降了许多。这让《济南时报》感到不满,并决定对《齐鲁晚报》的行为进行报复,而且要有声有色地报复,哪怕自己暂时损失一些利益。 于是,在后一天,《济南时报》的头版头条,启用的是全省新闻而不是济南新闻,目的就是在济南市争夺本该属于《齐鲁晚报》的读者。 适度的“报复”行为能让对手的行为回到正轨,可若过火,则会陷入相互伤害两败俱伤的泥沼。事实往往会证明,合作比竞争更接近双赢。 在中国改革最前沿的深圳市,《深圳特区报》曾有过一段十分美好的日子,那时,它独家垄断整个城市的新闻信息资源,独吞着这个城市的报业蛋糕,直到《深圳商报》的创刊。这个不速之客,迅速从《深圳特区报》的蛋糕中切去一大块,那时,《深圳商报》与《深圳特区报》便结下了历史恩怨。1999年,当这两家报纸还在为市场分配大打出手的时候,《南方都市报》声势汹涌地冲进深圳。起初,两家报纸并不重视《南都》的入侵,依旧打着“攘外必先安内”的算盘,彼此都认为《南都》的矛头不会对付自己,而是对方,所以双方非但没有因为《南都》暂时停止争夺,“一致对外”,而是仍在为自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