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课件5教学课件精选.pptVIP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课件5教学课件精选.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教版选修《为政以德》课件5教学课件精选

孔子的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影响中国乃至世界几千年,至今仍有深远意义,《论语》有“东方圣经”之称,近年来的高考题不断出现以《论语》里的语录作为作文的话题趋势: 1.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而时习之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从这两段话里,我们得到两点概念:(1)“论语”的“论”是“论纂”的意思,“论语”的“语”是“语言”的意思。“论语”就是把“接闻于夫子之语”“论纂”起来的意思。(2)“论语”的名字是当时就有的,不是后来别人给它的。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论语”这一书名是当日的编纂者给它命名的,意义是语言的论纂。 “论语”命名的意义和来由 《论语》是这样一部书,它记载着孔子的言语行事,也记载着孔子的著名学生的言语行事。 孔子(前551-前479) 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 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教材内容归纳 第一章,孔子主张为政要以德,就可以无为而治。 第二章,孔子通过把法、刑和德、礼治国所带来的结果进行比较,认为法治,虽然能使人行为规范,但内心对违反规范却不会有羞耻感,而德治、礼治,能使人对不守规则感到羞耻,从而心悦诚服的遵守。 第五章,孔子认为统治者治理国家,做事要认真,要讲信用,要节约,要爱民。 第六章,孔子反对季氏讨伐颛臾,认为治理国家要靠均、和、安,要修文德 第七章,孔子反对学生帮季氏搜刮民财 第八章,孔子学生有若建议哀公在荒年降低税收以足民 第九章,通过对比,孔子认为统治者应正身 第十章,孔子反对通过杀伐使百姓遵纪守法,主张通过以身作则来感化百姓 第十一章,孔子主张统治者要庄、孝、慈,要举善、教不能,这样百姓就能敬、忠且劝 第十二章,通过称赞南宫适,表明孔子主张统治者不应靠杀伐而应靠以身作则来统治 探究一: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怎样理解“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句话? 探究之二:孔子为什么反对季氏攻打颛臾 孔子的理由有三: 一是颛臾是先王封国,不可伐; 二是颛臾在邦域之中,不必伐; 三是颛臾乃社稷之臣,不当伐。  第一点是从历史上讲的,第二点是从地理上讲的,第三点是从政治地位上讲的。颛臾这个国家是五百年前周武王分封诸侯时建立的国家,是社稷之臣,是周天子所领导下的一分子(周天子把它封给鲁君)怎么可出兵去打它呢?你季氏根本没这个资格。这些小国大多是上古帝王贤哲的后裔,他们的祖先为中华文明的建立和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在这些小国中仍然保存继承了其祖先的优秀品德、风俗习惯。孔子推崇周文化,也不歧视小国文化。在他看来,三代先王保存这些小国的祭祀血食,表现了三代尚德精神。若将这些小国消灭,不仅是它们的悲剧,亦会使自己因失德而走向灭亡。 探究之三:  孔子说“均无贫”这个是否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相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②,讲信修睦③。故人不独亲④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⑤皆有所养,男有分①,女有归②。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③;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④。是故谋闭而不兴⑤,盗窃乱贼而不作⑥,故外户⑦而不闭⑧,是谓大同⑨。 “亲” “长” “废” “疾” “货” “身” “亲”:《说文》:“亲,至也。”本义是感情深厚,关系密切。引申为父母家人、亲戚、婚姻等名词及宠爱、接触、亲近等动词。文中的“亲其亲”,前一“亲”是形容词作意动用,后一“亲”作名词,意思是不光光把自己的亲人当作亲人(也把别人当作亲人)。 “长”:《说文》:长,久远也。”引申为长短、永远等形容词,“擅长”、“延长”等动词,“长大”、“长辈”、“首领”、“生长”等读“zhǎng”。文中的“长”,即得到成长。 “废”:《说文》:“废,屋顿也。”指屋子倾圮无用。引申为破败、坠落、停止、废弃、沮丧、杀害等,也引申为人长久不愈的疾病、残废。文中即此义。 既来之,则安之: 课文中“来”和“安”都使动用法,意思是使远方的人来归顺以后,就要使他们生活安定。现在这个成语是指既然来了,就要安下心来,跟原来的意思有些不一样。 * * 华夏思想智慧的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的先师 至

文档评论(0)

gz2018gz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