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创新的中国计算机教育还要科学地向前发展.docVIP

不断创新的中国计算机教育还要科学地向前发展.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断创新的中国计算机教育还要科学地向前发展   中国的计算机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半个世纪以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从借鉴国外到顺应国情这样一个不断创新的发展过程。我亲身参与了整个过程的各个阶段,也亲自参与了教学实践的各个环节。当前,尽管中国的计算机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甚至在许多方面可以与国际计算机教育?K驾齐驱,但我们毕竟与国际计算机教育存在着差距。因此,中国的计算机教育还需要继续走不断创新之路,还要科学地向前发展。下面结合回顾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过程,以及自己半个世纪来从事中国计算机教育的感受,对中国计算机教育今后如何科学地向前发展和如何结合中国国情的改革创新,谈一些个人看法,不妥之处,请国内同行批评指正。   1中国计算机教育的发展过程是一个不断改革创新的过程   世界上第一台以二进制逻辑运算为核心的电子数字计算机,在依阿华大学物理学家阿坦纳索夫于1939年12月研制成功后,在美国陆军部主持下,宾夕法尼亚大学摩尔电工学院的物理学家约翰#8226;威廉#8226;莫克利和工程师J#8226;P#8226;埃克特利用了阿坦纳索夫的发明构思,研制成功了“电子数字积分机和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简称ENIAC。ENIAC于1945年12月投入运行,1946年2月正式交付使用,1955年11月2日正式退役。故人们习惯上把ENIAC称为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从此开创了信息技术新时代。   十年之后,伟大的中华民族自力更生地制造了国产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开了新中国步入信息时代的先河。1958年夏天,重庆大学电机系的师生们,在“大搞教学改革、大搞科学研究、大搞生产劳动”浪潮的激励下,仅用28天的时间就设计制造了一台能解11阶常微分方程的“电子模拟计算机”(该机曾三次到北京参展),刚读完大学三年级的我,也是这台“电子模拟计算机”设计队伍中的一员。从此,我与电子计算机结下了不解之缘。紧接着,师生们又雄心勃勃仿制当时世界最高水平(每秒运算一万次)前苏联制造的БЭСМ电子管大型电子数字计算机。但限于当时条件,只好去掉浮点运算,并于1960年元旦以奏出了美妙悦耳的东方红乐曲,标志着该机成功问世。重庆大学走进了我国计算机界的先进行列。   为了迎接计算机事业的蓬勃发展洪流,1960年初,在高等学校设置了计算机专业,重庆大学有幸成为首先设置“计算技术与解算装置”专业的六所院之一,?K于1963年向当时生产电子计算机的北京738厂、南京734厂等输送了18名首批毕业生。以后各校风起云涌般纷纷设置了电子计算机类专业。但这些专业完全按照前苏联模式进行教学。   真正开展全国性计算机教育研讨,首先是1980年8月25日至29日在四川峨嵋西南交通大学举行的首届全国计算机学术交流大会,大会由清华大学金兰教授主持,会议上一个很大的转折就是借鉴美国的教学模式,因为我主管教学,执行教学计划,自然地又与教育会议结下了不解之缘,还从此走上了开展社团活动的道路。   1982年4月,在江西卢山召开了第二届全国计算机教育学术会议,会上公布了具有中国特色的“82示范性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82示范性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在借鉴美国ACM-68教程的基础上有所创新,但比ACM-68教程整整晚了14个年头,这就是差距。   当美国IEEE-CS公布“83教程”之后,我国计算机教育界在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与培训专业委员会本科教育学组的组织下,经过多次学习和研讨,最后在重庆大学定稿为《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类专业本科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在1987年10月,武汉会议上正式推出,简称“87计划”。“87计划”还比“83教程”落后了4年。但“87计划”的基本要求,曾被当时的国家教委用来作为评估计算机及应用专业的依据,这是“87计划”产生的最大影响。“87计划”还有一套配套教材供全国选用。   当美国ACM与IEEE-CS两大组织携手合作,推出《ACM/IEEE-CS计算机学科91教程》之后,时任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理事长兼中国计算机学会教育专委会(以下简称“专委会”)秘书长的我,促进“研究会”与“专委会”联手研讨,并推出具有我国特色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1993》,简称《93计划》,1993年10月在泉州会议上正式公布。并为《93计划》编写了一套教材,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这套教材现在又根据《美国的CC2001教程》和我国的《CCC2002教程》(即《中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程2002》的简称)修改后再版发行。《93计划》和《ACM/IEEE-CS计算机学科91教程》还有两年的差距。   当ACM公布IS’97方案之后,与当时国内专家主张按信息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