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存装置技术的验证sata与sas-电子工程专辑.pdfVIP

储存装置技术的验证sata与sas-电子工程专辑.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储存装置技术的验证sata与sas-电子工程专辑

儲存裝置技術的驗證: SATA 與SAS 作者:吳岳勳 (Justin Wu) /安盟科技 (ATeam Scientific)應用工程師 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是替代原先用來連接光碟機與硬碟之間較佔體積的 PATA(Parallel-ATA)和IDE(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 ,由SATA Working Group 於2004 年7 月發 起,會員逾200 多家科技廠商,包括Intel 、Dell 、HP 、WD 、Seagate 、Hitachi 等等知名科技公司; 另外與Storage 息息相關的SAS(Serial Attached SCSI) ,由T10 協會開發及維護相關技術。 SATA 大多在一般消費型電子產品做為資料儲存裝置,像是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All-In-One 型電腦等等,SAS 則是在伺服器或是資料中心等等大型終端機設備做為資料儲存裝置。 技術 常見到的SATA 接頭類型如下圖一,包括eSATA (external-SATA)和mSATA (Mini-SATA)的形式,設 計用來外接硬碟或是更小的儲存裝置用途。標準的 SATA 接頭裡頭一共有 7 根訊號線,其中的 4 根線為一對TX 和RX 全雙工的點對點傳輸形式訊號。 圖一 SATA 接頭 SATA 目前由Gen1 、Gen2 版已經演進至 Gen 3 ,相對應的傳輸速度為1.5Gb/s 、3Gb/s 、6Gb/s , 也就是所謂的傳輸頻寬,訊號採用差分 NRZ (Non-Return-to-Zero)調變,這樣一來使得訊號具備 時脈(Clock)的特性,成為嵌入式時脈訊號,在高速傳輸的環境下,邏輯訊號 1 或0 傳輸多個bit , 就容易造成信號錯誤,才會使用8b/10b 編碼機制,來控制邏輯0 和 1 的平衡。 另外,為了抵抗EMI 的干擾,SATA 使用了 SSC (Spread Spectrum Clock)技術 ;基本上,SAS [1] 訊號傳輸方式與 SATA 很相似,資料協定上 SAS 是可以相容 SATA 資料,但是 SATA 是不能支援 Copyright © 2014 eMedia Asia Ltd. 電子工程專輯網站()所有內容均受版權保護 SAS 的資料規格, SCSI Trade Association 中,提到SAS 因應大型伺服器和資料中心的大量,會繼 續往24Gb/s 推進,如圖二 。 圖二 SAS 規劃藍圖 SATA 物理層的驗證 為了確保SATA 介面的電氣特性能在所有系統上運作正常,依照SATA-IO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的規範所制定的UTD(Unified Test Document) ,待測物需要驗證的測項針對PHY TSG 以及OOB 三 大項,當然,待測物也分為Host 與Device ,Host 多半為針對消費者而設計的電腦備有作業系統為 主,Device 為儲存裝置,像是硬碟,所有SATA 類型與定義如下表一所示: Standard Descriptions SATA Gen YZ spec Y= 1(1.5Gbps) 2(3Gbps) 3(6Gbps) Z= i(short channel) m(medium channel) x(long chann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