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行知阅读
2 1 世纪高等学校通识教育系列教材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林爱文 胡将军
编著
章 玲 张 滨
武汉大学出版社
内容提要
本书是武汉大学通识课系列教材之一。全书以可持续发展为主
线,以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公平的追求为核心,阐述人口、资
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内容包括:生态学基础与环境的基
本特征、人口与环境、资源与环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全球性
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指标体系与实施途径、区域可
持续发展的战略和对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与可持续发展、产品
生命周期评估及环境标志等。本书力求反映学科前沿热点问题,并
为读者提供一个学习框架。
本书既可作为全校各专业本科生的通识课教材和教学参考书,
也可供相关方面决策者和研究人员参考。
前 言 1
前 言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可持续发展作为指导各国社会经
济发展的一项总体战略,是当今世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
改革开放20 多年来,我国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
的优越性,完成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
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综合国力大大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人口众多,资源有限,不
合理的利用方式加剧了资源短缺程度;自然环境脆弱,工业化进程
加快,治理不足,人与环境的矛盾日趋尖锐;环境严重污染,对人
体健康构成危害;不可持续的发展方式导致一些地区人民的生活水
平和质量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提高,甚至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资
源、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严峻的现实警示我们:如果仍然沿用
高消耗、高污染以及以一系列社会、资源、生态环境问题为代价的
发展老路,我国的发展将难以为继。因此,如何将经济发展和资源
利用、环境保护同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地结合起
来,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课题。
针对我国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
提出了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
然和谐发展,走符合中国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实现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
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事关现代化建设进
程和国家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福祉和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生存
和长远发展。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
2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要深入开展资源“国情”教育,在全
社会树立节约意识、节约观念,倡导节约文化、节约文明,加快推
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适逢学校作出在全校面向本科生开设通识课的决策,开设资源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其目的就在于让学生了解全球所面临的资
源环境问题,尤其是中国当前面临的各种资源环境问题,以及解决
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向学生传播可持续发展思想,普及可持续发
展的理念,帮助广大学子深刻认识和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了解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把握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提高环境与可持续
发展意识,树立科学发展观,引导学生以科学发展观来分析和处理
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决策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和科技进步。
本教材是作者在参阅了国内外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教材、专著和
论文的基础上,并结合多年的教学和研究的实践编写的。全书由三
篇十四章组成。胡将军完成第一章的第二节至第四节、第二章、第
三章、第四章的第二节至第七节、第五章、第六章;章玲完成第十
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章;盛建荣参加了第十一章的
部分编写工作;林爱文、张滨、朱海燕完成第七章、第八章、第九
章、第十章和第一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