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单元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流派:荒诞派。 主题:他们认为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毫无意义,因此,现实的丑恶,人生的痛苦与绝望,就成了他们不断重复的主题,以此来表现现代资本主义文明中人们的失望、苦闷和迷茫,描绘了一幅令人心碎的人类受难图。 特征:①反映现代 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集中表现自我;②手法比较怪诞,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没有明显的理由;③故事背景模糊不清,因果关系不明,语言风格悖离传统 荒诞派戏剧经典作品《等待戈多》中只有一个场景和六 个人物,戈多是“焦点人物”。人们望眼欲穿地盼着他到 来,但他始终没有露面。他是什么人,要来干吗,人们为 什么等他等等,都是一个谜。这样的剧情似乎荒诞不经, 却含有很大的隐喻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表现西方人的危机意识,揭示人类生存现状的荒诞 B.表现了“人类在一个荒谬的宇宙中的尴尬处境” C.表现了人们对未来充满希望和神秘的憧憬 D.反映了在绝望中等待渺茫希望的西方现代人的共同心理 19世纪以来西方的三大文学流派 流派 时间 背景 代表 特点 1.发掘人的感情世界; 2.想像力丰富的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 1.真实反映社会, 暴露黑暗,批判现实罪恶. 2.塑造英雄与正面人物 1.集中表现自我 2.采取反传统的形式,很难理解其中的因果关系。 浪漫主义文学 现实主义文学 现代主义文学 18C末—19C30S 19C30S —20C早期 19C晚期 —20C 对“理性王国”失望,寻找精神寄托 工业革命后社会矛盾尖锐 两次大战、经济危机、社会问题 法·雨果 英·雪莱 德·海涅 法·巴尔扎克俄·托尔斯泰 美·海明威 爱·贝克特 重点 2、代表作: 1、背景: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 20世纪苏联文学(20世纪上半期)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3.特点 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 接受共产党的领导, 多样化的民族形式,社会主义内容 4.影响:反映了苏联社会的伟大历史性变革 高尔基:《母亲》(奠定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基础) 与时俱进——苏联和亚非拉文学 学思之窗:“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就能够说:“我已把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这段名言表现了怎样的人生态度?它对你有什么启发? 这段名言反映了苏联文学的一个显著特点,充满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它表现了作者要为建立人类社会美好未来奋斗的人生态度。 作品赏析 讨论: 比较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苏联文学的差别,并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差别? 差别:空虚、迷惘、痛苦 —— 朝气蓬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原因:西方的社会危机引发精神危机 —— 苏联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2.特点:表现爱国主义精神和反殖民主义压迫思想。 亚、非、拉美文学 泰戈尔《戈拉》 鲁迅《呐喊》 马尔克斯《百年孤独》 3.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1.背景: 20世纪,民族主义运动高涨 泰戈尔散文诗欣赏:《采果集》节选 泰戈尔(亚洲第一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云朵对我说:“我这就消散。” 黑夜对我说:“我这就投入火红的朝霞。” 痛苦对我说:“我保持深深的沉默,如同他的脚步。” 生命对我说:“我在完美中死亡。” 大地对我说:“我的光芒每时每刻亲吻着你的思想。” 爱情对我说:“时光流逝,但我等着你。” 死亡对我说:“我驾驶着你的生命之舟穿越大海。” 友谊是一种最神圣的东西,不光特别推崇,而且值得永远赞扬。它是慷慨和荣誉的最贤惠的母亲;是感激和仁慈的妹妹,是憎恨和贪婪的死敌;它时时刻刻都准备舍己为人,而且完全出于自愿,不用他人恳求。? ??????——泰戈尔????? 泰戈尔与徐志摩 作品赏析 材料一 1913年,泰戈尔凭借其著名长诗《吉檀迦利》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得奖评语这样写道:“由于他那至为敏锐、清新与优美的诗;这诗出之以高超的技巧,并由他自己用英文表达出来,使他那充满诗意的思想业已成为西方文学的一部分。”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世界文学发展的什么特点?面对19世纪中期以来的世界文化交流,有人认为这是资本主义国家对亚、非、拉等国的文化侵略,应该抵制;也有人认为这是不同文化的碰撞、融合,被侵略国家应当有选择地吸收外来文化,发展本国文化。谈谈你的看法。 特点:东西方文化的融合;东方文化得到世界的承认。 看法:资本主义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被侵略国家要辩证地看待外来文化,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交流中充实和发展自己。 材料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