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的终结2概要
要不要社会革命 改良派: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 反对平均地权 革命派:必须通过平均地权以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的出现。 论战的意义: 通过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与改良的界限,传播了民主革命思想,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论战也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表现出对帝国主义的妥协性与革命纲领的不彻底性。 第二节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一、封建帝制的覆灭 黄花岗起义:黄兴率敢死队120余人在广州举行起义,革命党人大部牺牲。七十二烈士的遗骸被葬于黄花岗,故是役史称“黄花岗起义”。(1911、4、27) 保路风潮:为了反对清政府出买铁路利权,湖北、湖南、广东、四川等地掀起保路运动,由于受到清政府的武力镇压,在四川发展为武装暴动。是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劫夺中国铁路主权的爱国运动。 (1911、5) 武昌首义:在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革命团体的组织下,1911年10月10日晚,驻武昌的新军工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打响了起义的第一枪。起义军一夜之间就占领武昌,取得首义的胜利,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参加武昌起义的湖北新军士兵 各地响应:革命军在3天之内就光复了武汉三镇,成立了湖北军政府。 在一个月内,就有13个省和上海及其它的省的许多州县宣布起义,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腐朽的清王朝迅速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 起义军在湖北军政府门前 二、中华民国的建立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改国号为“中华民国”,正式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是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它制定的各项政策措施,集中代表和反映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在相当程度上也符合广大中国人民的利益。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1912年3月,临时参议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法典。 许多条文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 以根本大法的形式废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认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三、辛亥革命的意义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 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政府,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是一场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极大地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觉醒,打开了中国先进分子思想进步的闸门。 使社会经济、社会风气为之一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第三节 辛亥革命的失败 一、封建军阀专制统治形成 袁世凯 (1859年—1916年),字慰亭,号容庵,汉族,河南项城人,中国近代史上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新军的首脑。 早年在朝鲜驻军,击败日军。归国后在天津小站督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推动近代化改革。 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满清,统一国家,并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当选为中华民国首任大总统。 教学目的: 了解资产阶级改良与革命的区别; 熟悉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和资产阶级 革命派的主要活动; 掌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失败原因; 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必要性、进步性和 局限性; 明确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仍然不能解决中国独立与富强的问题。 第一节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 革命的旗帜 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列强的资本输出 与瓜分狂潮 民族资本主义 有所发展 中国面临严重的 民族危机 戊戌变法 义和团运动 失败 辛亥革命 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 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各阶层人民的反抗斗争风起云涌 1、民族危机加深, 社会矛盾激化 推行:1901年1月,宣布实行“新政”,设立商部、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建立新军;颁布商法商律;鼓励留学;废除科举等等。 1906年又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 破产:新政的目的是达到贵族集权、镇压民主革命, 延续清朝的反动统治。 在实行过程中统治集团内部因满汉矛盾和 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尖锐而分崩离析。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评价: 清末“新政”是清政府在义和团运动后为维护其封建统治,迫于国内外形势而采取的措施。它不可能是一次有成效的改革。 在当时民主革命高涨的条件下,一些措施在客观上对传播文化和民主革命思想、发展工商业起了一定作用。而有些措施则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然灾害的预防与自救竞答.ppt
- 第三章管理环境、道德与社会责任2概要.ppt
- 自然地理环整体性.ppt
- 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完整.ppt
- 自然界水循环(巫猫地理).ppt
- 自由保险卡培训资料.pptx
- 自然界水循环2.ppt
- 第三章第1-3节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要.ppt
- 自磨机作用及发展前景.docx
- 第三章第二节水自然景观概要.ppt
- 初中音乐课中实施新疆手鼓教学的策略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政治课堂中政治思想的历史演变与当代应用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周边食品安全问题调查与监管措施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古战场策略模拟游戏设计与实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科学实验:社区宠物粪便处理设施500米覆盖率的科学实验探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MOOC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共享模式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基于利益共享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利益联结机制与农村金融改革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明胶海藻酸钠双网络水凝胶在骨再生中的应用效果与机制探讨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初中乒乓球技能教学组合球路与战术应变训练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智能化家电制造设备维护管理中的设备性能监控与优化实施》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