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研究如何操作田野作业-山东艺术学院.PPT

民俗研究如何操作田野作业-山东艺术学院.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俗研究如何操作田野作业-山东艺术学院

第七讲 田野作业经验谈 田野作业(fieldwork) 田野作业过程(fieldworking) 田野作业者(fieldworker) 田野作业歌 by Sal Biondello 写于美属北马里亚纳群岛首都塞班 迈开双脚,走向田野 接近心目之中的他者 通过阐释他者 重新发现了自我 调查好像一把大头针 把他者的目标钉牢、抓住 再小心地搜集起来 像蝴蝶一样夹进书页 跟在他者形象的后面 经常忘记了呼吸 对他者的感知 就出现在已经看到的模式的背后 难道将“蝴蝶”夹在书页里 就能追上他者的微光? 难道用我们的解释 就能驱散自我的迷茫? 不,田野,不仅是一种出发和到位 还允许他者摇动我们的文化的微光 正是在那摇动的一瞬间 瞥见了他者的文化立场 这,绝非同化 也绝非追求一律 只是在那瞥见的一瞬间 自我已在飞升 一、田野作业的经验(欧美大师实话实说) “与人交谈不要超过10分钟,因为即使你有足够的时间,他却没有。” “不要单独接触年轻妇女太长的时间。” “不要因喝脏水、受蚊虫叮咬和吃不卫生的食品而焦虑,你会习惯的。” “不要太傻。” 田野作业的经验(山东学人) 1.要有一种特长; 2.要有亲和力,尽量普通化; 3.善于随机应变; 4.要善于调动对方,引发别人的兴趣或不动声色地转移话题。 二、田野作业的意义 研究现时社会生活须以今天的田野作业资料为基础,正如研究古代社会生活所用的文献资料也是依凭古人的田野作业一样; 古人的田野作业有不规范之处,其文献资料须尽量经过现今田野作业的重新校验; 现今田野作业资料可能是留与后人的最宝贵财富;(在理论研究方面多有局限) 增加对研究对象的感性认识,把握其文化神韵。 第八讲 艺术民俗学田野作业的传统与现代之别 人类学田野作业的发端与西方工业社会的殖民主义活动联系在一起,民俗学田野作业则是从对殖民主义的反思开始的。殖民地时代结束以后,有的人类学派将自己视为历史的罪人,对他们早期的田野作业活动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批判。 1.田野作业是一种成年仪式\民族志教育 传统田野作业认为,谁要没做过较长时段的田野作业,谁就不是真正的民俗学者,并不自觉地夸大田野作业的作用。如马林诺夫斯基。现代田野作业强调要克制与消灭这种心态,以免伤害对方的心理。要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局限,要充分估计到自己的调查所带给对方的微妙的心理变化(回避、夸大、美饰、表演等)。 何谓民族志? 民族志是一种文化现实,它认为存有多个现实,将古今中外都放在一起是可能的。田野作业者要在他者文化的上下文中接受民族教育,按照他者文化的现实共识化,从中分析他者文化的思想逻辑,然后寻找他者文化和他者历史的共生关系。田野作业者与对方当面交谈、共同生活,也是在将对方文化共识化。 杜赞奇:《从民族国家拯救历史:民族主义话语与中国现代史研究》 现代社会的历史意识无可争辩地为民族国家所支配。然而,尽管历史总是属于某个民族,民族本身却是颇有争议的现象。一个民族内的政权、政治家以及普通百姓并不总是能对本民族应该做什么或意味着什么达成共识……启蒙历史使民族国家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存在于传统于现代、等级与平等、帝国与民族国家的对立之间独特形式的共同体……与此相反,民族是一个集体的历史主体,随时准备在现代的未来完成自己的使命……实际上它只是众多认同中的一个,与其他身份认同是可以互变互换的、冲突或和谐的。 2.田野作业是一种经验\一种知识 英国的哈顿与美国的博厄斯强调,书本上找不到的,就要到下面去寻找,下面的东西要是不抢救就永远没有了——颇像现代很多文化人的心态。 现代田野作业者则注意到田野作业者收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卷入当地生活的过程,而走出自我文化的代价是战胜更渴望维护自己文化的心理。 知识存在于文化承担者的意识中。应在田野作业中多做一些微观考察,以求准确把握最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性知识,找到区域民俗的特有感觉。 3.田野作业是一种活动\一种视角 传统田野作业者强调“三宝”——居住,学习语言,参与观察。认为这是认识他者的唯一途径,与他者同住两三年以上方能消除隔阂。而对于工作的限度与困难方面的描述有所疏略。 现代田野作业者自认永远是主观的,是以个人揣测去构建当地人的生活,因而应对自己的工作能力与范围加以限定,对自己与当地人的融合限度、工作限度加以说明,应将个人活动提到一个方法论的角度去讨论。 第九讲 艺术民俗学田野作业中的田野关系 学者根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