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开题报告论文报告设计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产7.5亿Ah锂离子储能动力电池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1 总说明1
2 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7
3 承办企业基本情况9
4 市场分析、需求预测和产品方案13
5 物料供应及公用设施情况21
6 总体改造方案23
7 建设条件和厂址方案39
8 环境保护、消防、职业安全卫生44
9 节能51
10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54
11 项目实施计划 57
12 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8
13 财务和效益分析 62
14 风险分析和防范84
15 可行性研究的结论及建议 87
1总说明
1.1 项目名称
年产7.5亿Ah锂离子储能动力电池建设项目
1.2 项目承办单位及法人
a.项目承办单位:浙江大东南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地址:浙江省诸暨市陶朱街道千禧路西侧
b.项目负责人:黄飞刚
技术负责人:孟华东
财务负责人:俞国政
c.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3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织
1.3.1 本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承担单位及资质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承担单位:浙江经纬经济技术咨询发展有限公司资格等级:甲级
证书编号:工咨甲11220070052
1.3.2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项目负责人
项目可研负责人:赵利明
项目可研审核:王中央
项目申报员:钱苏凯
1.4 可行性研究依据
(1) 本项目属于《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版)》第一
类鼓励类,十六、汽车,6.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十九、轻工,16.
储能用锂离子电池。
(2) 本项目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六、新能源及节
能技术(三)新型高效能量转换与储存技术,1、新型动力电池(组)、高性能电池(组)。
1.5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范围
1.5.1 研究工作的指导思想
(1) 根据“依靠科学技术,促进生产进步”的精神和市场预测情
况,并结合企业实际进行可行性研究。
(2) 购置先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以取得最
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 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技术力量、设备和可用设施,尽可能减少
投资费用。
(4) 采取积极有效的环境保护、工业卫生和消防安全等措施。
1.5.2 可行性研究范围
通过对本项目在工程技术上的先进性、可靠性和经济上合理性以及产品市场的全面分析,论述本项目的可行性情况,主要内容有:
对项目背景、市场需求、工艺技术、工程技术、设备选型、配套公用工程、土建工程、环境保护、节能、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等进行分析,并对投资和财务经济进行详细的估算分析。
1.6 项目概况
1.6.1建设目的
本项目由浙江大东南股份有限公司实施,与中科院等国内知名锂离子电池研究院合作,大东南旗下子公司浙江绿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
司的锂离子研发团队也有足够的技术支持来完成这个该动力锂离子电池项目。
目前浙江绿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生产2.1Ah动力电池,日产6万支,并通过第三方认证。
结合现有动力电池市场需求,可以看出动力汽车正在追求相同单位体积内能量密度更高的产品,以便减轻车身重量,提高续航能力。
目前电动汽车电池能量密度大概在180-190瓦时/公斤,寿命1200次,
故为突破现有18650能量密度低的问题,因此,在我公司现有基础上进行新建,实现生产高能量密度且使用寿命更长的动力电池,其参数为能量密度大于230瓦时/公斤,寿命达到2000次,具体数据如下表格。
性能 市场 大东南 对比
能量密度 2.1Ah 3.1Ah 提升47.6%
另外,项目产能为7.5亿Ah(2.5亿单颗),即可以配套汽车10万辆(2500颗/辆),实现国内规模前三甲,而同时18650动力3.1Ah将开启国内动力高容量电池的新篇章。
本项目根据电动汽车发展中高能(高功率高容量)锂离子汽车动力电池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的趋势,企业通过《锂离子动力电池建设项目》,加强对锂离子动力电池开发,提高其产能,以适应市场需求。
项目实施完成后公司的锂离子储能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将达到7.5亿Ah/年。
1.6.2项目建设内容
1、新增生产设备和有关配套设施,建成锂离子汽车储能动力电池
全自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