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模式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答题模式1

诗 歌 鉴 赏 小斋即事 刘一止 怜琴为弦直,爱棋因局②方。 未用较得失,那能记宫商? 我老世愈疏,一拙万事妨。 虽此二物随,不系有兴亡。 注:①刘一止: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进士。曾任监察御史等职,有记载说他曾因“忤秦桧”而被罢官。②局:指棋盘。 整体感知: 1 学会审题——怎么问,答什么、多角度。 2 利用试题所给信息,寻找有效切入点:题目、 作者、背景、注释、重要句。 3 抓住语言,借助意象的分析,挖掘思想感情。 4 了解诗歌题材分类,便于把握主旨。 诗歌鉴赏的答题模式 课堂练习: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新晴野望 王维 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 【注】氛垢:尘埃。【2007年全国(二)】 (1)第三联上下两句中最精炼传神的 分别是哪一个字?请作简要分析。 (2)尾联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课外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安徽】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 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 去,月逐舟行。[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谢谢 * * 诗歌鉴赏 知人论世 题目 注 释 语 言 类型一:分析“诗眼”型 提问方式 ①对诗中某字某句,你认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 ②从某两句中分别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 ③此诗某联某句中的某个字有的版本作某字,你觉得这两个字中哪个更好,为什么? ④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解答提示:古人作诗常追求一字传神。设计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出这些经古人锤炼出的字妙在何处。回答问题时不能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的意境、题旨和诗人的感情来分析。 答题要点: ①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 ②解释该字在句中的语表义或语里义; ③展开联想和想象,把这个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描摹景象; ④点出该字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 野步 周密 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 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夜草花。 ?这首诗第一句中的“翠”“斜”二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这两个字的妙处何在?【聊城市高三期中考试题2007】 [答] “翠”点出麦色之青,也带出季节。“斜”字描摹其动态,又照应“风来”。(要点二)写出了春风徐徐吹拂,麦陇泛起绿波的生动图景。(要点三) 类型二: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氛围? 提问变体:这首诗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提示: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由融入作者情思的意象组合而成的艺术境界(一幅图画或营造的一种氛围)。它包括景、情、意三个方面。 答题要点: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秋 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请从三、四句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答]“凉”。“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接着透过梧桐树隙又看到天上那一轮明月。诗人由床之月光写到天上之浩月,过渡(顶针)巧妙(要点1);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清冷的意境(要点2)从而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