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外交概要.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中国外交概要

二、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一)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的合作,扩大中国在非政府组织中的影响 1912年12月,《红十字条约解释》 1914年9月,《中国红十字会条例》 1915年4月,《中国红十字会条例实施规则》 (二)广泛开展禁烟运动,促进国家间的合作 1909年2月,万国禁烟大会 1911年12月至1912年1月,第一届海牙国际禁烟大会 1913年6月,第二届海牙国际禁烟大会 1922年,日内瓦第一次禁烟大会 1924年,日内瓦第二、三次禁烟大会 (三)积极参与国际联盟的活动,拓展国家在国际组织的发展空间 1920年11月,第一次国联会议 1921年9月,第二次国联会议 三、近代中国外交转型实现的原因 (一)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推动 (二)外交官员的努力 (三)各国对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双重作用 洋务运动时期的留美幼童 第四讲 维持朝贡体系的努力及失败 一、朝贡与通商两种外交体制的归一趋势 1、礼部介入中西交涉 2、总理衙门也全面介入与朝贡国相关的交涉 二、朝贡体系的崩溃 (一)清政府对朝贡体系的倾力维护(1861—1881) 1、朝鲜:对马危机,丙寅邪狱,江华岛事件 2、琉球: 3、越南: (二)武力抗争失败,朝贡体系崩溃(1882—1895) 三、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之比较 (一)朝贡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五服理论:甸、侯、宾、要、荒 (二)朝贡体系与殖民体系的区别 不治主义与扩张主义 (三)朝贡体系产生维持的原因 1、朝贡国: 经济利益、文化吸引力、安全需求 2、宗主国: 经济、政治、安全 (四)对朝贡体系的评价 宗主国:不言利原则之下的德化 朝贡国:贸易手段 第五讲 新外交体制的最初架构及清朝与“互市”国外交的新动态 一、以总理衙门为主轴的外交新体制的架构 (一)总理衙门设置的缘由 1、设置总理衙门是条约对中外交涉的规格提出的要求; 2、设置总理衙门是清政府加强与西方各国沟通的必然要求 (二)以总理衙门为中枢的新外交体制形态 1、外交体制的最初设计: 《通筹夷务全局折》 2、总理衙门主导地位的确立 总理衙门对外交事务管理权力的实质化 总理衙门业务管理的系统化 3、南洋大臣、北洋大臣是新外交体制的重要枢纽 五口通商大臣 南洋大臣 三口通商大臣,天津通商大臣 北洋大臣 4、地方督抚、将军等官员对外交的介入是新外交体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5、办理外交事务的钦差大臣是新体制的特别安排 (三)以总理衙门为中枢的新外交体制的历史地位 1、新外交体制中的旧因素 决策机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以通商关系来处理中西关系依然是清政府的主导思想 “羁縻”仍然是清政府处理中西关系的战略选择 总理衙门的组织原则仿照军机处 封疆大吏及其他地方政府官员涉足外交 2、新外交体制与近代西方外交制度的对接 总理衙门的设立是清朝政治体制发展中的一大创举,也是近代中国外交制度发展的第一块里程碑; 实现了皇帝接见外国使节; 派出常驻使节,确立使馆制度; 选任使臣,培养外交人才; 二、中西交涉的新动态 (一)有关常胜军和阿思本舰队的交涉与军事自主权的维护 (二)与秘鲁、巴西等国的交涉与华工权利的维护 (三)与丹麦的交涉与对工商业的保护 (四)修约与订立新约过程中对条约下国家权力的追求 (五)对边疆国家主权的维护 1、中英关于滇缅边界和商务的交涉 2、中英围绕中国三门湾进行的斗争 三、改变弱势处境的多重尝试 (一)戊戌变法,改变中国外交地位的一种制度变革尝试 1、背景 2、主要内容 3、失败的原因分析 4、意义 (二)支持义和团抗击西方国家的尝试 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最直接原因是愈演愈烈的民教冲突 2、清政府以义和团与各国周旋、抗争是赌博性的权宜之计 梁启超 康有为 第六讲 20世纪初的中国外交形势 一、西方强国在华势力的强化 (一)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德国,1898年3月6日,《胶澳租借条约》 俄国,1896年6月3日,《御敌互相援助条约》 俄国,1898年3月27日,《旅大租地条约》 俄国,1898年5月7日,《续订旅大租地条约》 英国,1897年2月,《续议滇缅条约附款》 英国,1898年6月9日,《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英国,1898年7月1日,《订租威海卫专条》 (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 (三)驻华外国公使团作为一种左右中国的力量的形成 二、《辛丑条约》对西方各国在华特权的强化 (一)各国关于分赃的争论 (二)《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法国,1895年6月20日,《续议商务专条附章》 法国,1895年6月20日,《续议界务专条附章》 法国,1899年11月16日,《广州湾租界条约》 日本,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 (二)门户开放政策的出台 (三)驻华外国公使团作为一种左右中国力量的形成 二、《辛丑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