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近代史-甲午战争概要
甲午中日战争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二、战争的爆发和经过 三、《马关条约》的签定及其影响 四、战争失败的原因 中日甲午战争 日本外相陆奥宗光密令驻朝大使:“促成中日冲突,实为当前之急务,为实行此事,可采取任何手段。” * * 甲午中日战争 甲午战争是日本经长期准备和精心策划,对中国和朝鲜发动一场以“国运相赌”的侵略战争。通过战争日本夺占了台湾,控制了朝鲜,勒索了巨款。日本吸吮着中国人民的鲜血和财富而急剧膨胀起来,迅速跻身于帝国主义列强之列,更加野心勃勃地走上对中国和亚洲穷兵黩武的军国主义道路。 题记: 1.制定“政策”的原因: (1)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首先是使日 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日本的国力逐渐强盛。 (2)但是由于改革不彻底,日本仍保留着浓厚的封建残余势力。 人民生活贫困,起义不断。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 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其“大陆政策”,蓄意发动侵略战争。 为解决资本主义发展中的矛盾,日本统治者要求对外侵略扩张寻求出路。 2. “政策”的内容(即五大步): 第一步是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是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3.执行“政策”中日本政府曾做过哪些尝试? 1874年,日本侵略琉球,虽未得逞,但却尝到了甜头。此后又强迫朝鲜签定了《江华条约》。1887年,日本政府制订了《征讨清国策》,即侵略中国的战争计划,于是加紧扩军备战。 1892:23万 甲午战争前日本扩军备战概况 1892:41% 1890:31.6% 1881:16.6% 1883—1894 日本共开支陆海军军费2.69亿日元 战舰:31艘 (5.9万余吨) 鱼雷艇:24艘 (1400余吨) 军费开支占国家预算 到1892年,日本建立起一支近代化海陆军,并举行大规模军事演习,把中国的海军做为它的“假想敌人”,伺机对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 日本蓄意发动战争! 英国 日本 俄国 日本 中国、朝鲜 利用 不干涉 美国 日本 中国、朝鲜 希望 侵略 德法 日本 中国、朝鲜 支持 侵略 列强对日本侵略所持默许或纵容的态度,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侵略 中国、朝鲜 侵略 甲午中日战争 明治维新以后的日本,制定“大陆政策”,企图侵略朝鲜和中国。 丰 岛 之 战 平 壤 战 役 黄 海 战 役 辽 东 半岛战役 威 海 卫 战 役 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 1894 1895 原因 经 过 结果及影响 1894年7月25日,清政府雇用英国商船运送中国士兵去朝鲜,在丰岛附近海面被埋伏的日舰击沉。船上大部分官兵殉难。 300 1200 伤亡人数 5艘重伤 5艘沉没 舰船损失 3333 2052 兵力 277 161 火炮 12 10 参战舰艇 日本 中国 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 日军侵略中国一图 1895年4月,李鸿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定了中日《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一、对日本的侵略野心缺乏警惕。 二、军事装备和军队训练差,军纪败坏。 三、清政府避战求和,消极防御的指导思想。 四、政治腐败。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原因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