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燕赵文化记忆.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留住燕赵文化记忆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被称为民族精神的“基因”、精神栖息的家园。它们彰显民族特色,传递地域风情,负载文化记忆,被誉为“活着的宝藏”。我省是非遗资源大省,已挖掘整理非遗项目10010项,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13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06名,总数居全国前列。面对如此丰厚的地域特色文化资源,如何有效保护使其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如何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发展?如何深入挖掘这座宝藏,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提供精神支撑?省两会代表委员们畅所欲言,纷纷献策。??保护:创新保护模式,探索“活水养鱼”?“13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每一项都是河北独有的文化记忆,它们像一块块特色标识,展现燕赵风韵,彰显河北特色。如何探索非遗保护的新途径、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成为全省文化工作者面对的新课题。”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厅艺术处调研员贾占生提出,生产性保护和建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可以说探索“活水养鱼”的新模式。?生产性保护,即在生产实践中使非遗的工艺流程、核心技艺等得以有效保护、传承。“生产性保护方式,是新探索出的符合部分非遗特点和规律的一种保护手段。”贾占生介绍说,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这一方式对保护具有生产性质及特点的非遗项目,具有积极的作用。如衡水内画、蔚县剪纸、曲阳石雕、衡水老白干传统酿造技艺、易水砚制作技艺、定瓷烧制技艺、直隶官府菜烹饪技艺等项目已经走上了生产性保护的路子,通过积极开拓市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并有效带动了非遗项目本身的保护,实现了“活水养鱼”的良好状态。?去年,衡水习三内画公司和曲阳宏州石业公司被文化部确定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保护示范基地”。省人大代表、衡水内画省级非遗传承人王自勇介绍,衡水内画通过生产性保护初步形成了地方特色产业,从业人员达5万人,年产值超10亿元,占全国市场份额达95%以上,成为衡水市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但并不是所有的非遗项目都是适用生产性保护模式。在非遗划分的十大门类中,适用于生产性保护的主要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部分传统美术。而那些缺乏物质载体的非遗项目,则离不开它所依托文化生态环境,需要采取“活水养鱼”的另一种模式——— 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据介绍,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生存环境实施整体性保护的有效方式。目前,我省已公布井陉县太行民俗、永年广府古城及临洺关、安新白洋淀、邯郸市峰峰矿区磁州窑、蔚县蔚州古城等11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省政协委员、保定芦苇画省级非遗传承人杨丙军说,“安新白洋淀是国家5A景区、天然湿地,又被列入首批河北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和谐共处,近似于原生态保护。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 圈头村音乐会、安新芦苇画等都是实验区内‘生长’的非遗项目。如果把当地非遗项目打包与生态旅游结合起来,人们来白洋淀旅游,能看到当地的非遗展示及其生存状态,无疑会提升白洋淀的文化品位,也会扩大当地非遗项目的影响力,一举两得,实现双赢。”?但是,非遗生产性保护和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在推行过程中也要杜绝非遗项目过度开发和过度工业化、机械化的现象。?贾占生建议,在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内对非遗的利用须经过科学论证,防止因过度开发而对其整体性造成损害。对保护实验区内出现的破坏人文生态环境或致使非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要问责或做出相应的处罚。“手工艺项目制作工艺一旦完全机械化,被现代工艺取代,就会断送非遗项目的生命,也就丧失了其文化价值和艺术魅力。”王自勇提出,非遗项目生产性保护不能等同于商品开发,不能陷入制作数量规模化、生产方式工业化、艺术品位雷同化、手工技艺科技化的泥潭,在生产性保护过程中,要保持非遗项目手工制作方式和手工技艺的底限。传承:以人为本,打通“血脉”?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同于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载体是一个个鲜活的人,除了非遗项目传承人外,后备人才也是非遗传承的直接“造血细胞”。另外,普通大众也发挥着“血库”供应的重要作用。“非遗传承每一环节都离不开人,所以必须以人为本。”省政协委员、保定市文联主席刘素娥说,“以人为本”才能为非遗打通“血脉”,“血脉”通了,才能健康发展。?“几年前,我去考察定兴贤寓调发展状况,发现几位会唱的艺人都已年近七旬,而当地年轻人对它不感兴趣,也没人愿意学。”刘素娥介绍说,据了解,我省非遗项目传承人年事偏高、后继乏人的现象很普遍,人亡歌息、人亡艺息的危险时有发生。保护非遗项目传承人,成为打通非遗“血脉”的重要环节。?刘素娥建议,除用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