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图是对地表地理事物及现象反映的一种 形式,但实际的地表高低起伏,而地图却是 平面图纸一张。如何才能将有高低起伏状况 的地表情况反映在薄薄的平面的图纸上呢? 读右图,理解海拔与相对高度的含义。 1、海拔 地面上某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绝对高度”。 2、相对高度 地面上某一点高出另一点的垂直距离,也称“比高” 。 【活动】观察右边立体与平面投影转换绘制原理图,理解等高线地形图的绘制原理。 2、等高线的基本特点(同等值线特点) 1)同线等高 2)同图等距 3)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 4)等高线不能相交 3、等高线地图阅读的基本要点: 1)利用等高线的数值,读出图中某点的大小 ①若某点在等高线上,刚取该等高线的值; M=100 ②若某点在两条等高线之间,则两条等高线的值 为该点的取值范围; 50M100 【练习1】读右边等高线图,回答: 1)P、M两点的高度各为多少米? 2)P与Q、M与R的相对高度各为多少米? 【高考经典1】(02春季文综卷) 读右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 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答问: 1)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多少(米)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练习1】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据图回答问题。 图中悬崖的相对高度大约是: A.300~600米 B. 200~400米 C.200~300米 D. 300~500米 等高线原理 【练习1】读右图,回答问题: 1)从甲、乙分别到M点,哪条线路更省力些?为什么? 2)从甲、乙分别到M点所经过的坡面面积,哪个更大些? 【练习2】右边两图的比 例尺相同,比较坡度较 大的是哪一幅? 【练习3】右边四幅等高线图中坡度最大的是哪一幅? 1、与气候结合: 1)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 -0.6℃/100m 2)山区应考虑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量的差异) 3)盆地不易散热,又容易引起冷空气的滞留等。 【案例2】说明我国“火洲“(吐鲁番)成因中的地形因素。 ---- “火洲”处于我国吐鲁番盆地中,加上地形封闭,热气流难以散发。 4. 等高线与铁路、公路等陆地交通线的选线关系: 考虑因素:距离,路线平缓(间距、坡度) 基本要求:一般在两条等高线间绕行或尽量少跨越不同的等高线; 注意事项:尽可能少地通过河流,少建桥梁,以减少施工难度和投资;避免通过地形复杂区(断崖、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少占农田。一般尽量选在缓坡,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 5.引水线路 尽可能短,避免通过山脊等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 6.农业区划: 根据等高线反映出来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水源条件等,因地制宜进行农业生产区划。 ①一般平原多为_____业,山坡草地多发展____业,山地 多发展___业,河塘池湖沼泽和滨海地带可发展________业。 ②开辟梯田---应选择在坡度平缓,有灌溉水源等条件的 地区。 例4.读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完成要求: ⑴图中地形名称 A___________ B___________ 【高考经典】(09卷) 甲、乙两地点之间 有三条道路相连,某 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 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 面图,读图完成1-3题。 1)甲乙两地点间高差大致为: A.80m B.110m C.170m D.220m 2)在对应的地形图上可以看出 A.道路①为直线 B.道路②经过两地间的最高点 C.道路③最长 D.道路①和②可能有部分路段重合 甲、乙两地点之间 有三条道路相连,某 地理活动小组测绘了 这三条道路的纵向剖 面图,读图完成1-3题 3、若使用大型运输车从乙地运送重型机械设备至甲地, 最适合行车的是 A.道路③ B.道路① C.道路①和② D.道路②和③ 16、在我国某山区,地貌学家新近命名了一种地貌 类型——岱崮地貌,其等高 线地形图如右图所示。据此 回答问题。 1)对岱崮地貌的地貌形态最 为准确的描述是: A.顶尖.身陡.麓缓 B.丘谷相间,连绵起伏 C.顶部平坦,周围峭壁如削,峭壁下坡度由陡到缓 D.四周高,中间低 2)判断图中陡崖的相对高度可能是: A.30米 B.50米 C.7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