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生物科技产业与生技人才培育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认知.docVIP

我国生物科技产业与生技人才培育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认知.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国生物科技产业与生技人才培育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认知

2006/7/16 第期— 動態報導 課程新知 教材教法 專題研究 技職園地 動態報導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 『21世紀技職教育策略聯盟暨產學攜手國際學術研討會』 新聞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將於96年12月12、13、14日(星期三、四、五)於該校之综合大樓509國際會議廳(地址:? 台北市大安區和平東路一段129之1號)舉辦由國科會、教育部補助之『21世紀技職教育策略聯盟暨產學攜手國際學術研討會』。歡迎 各相關學術單位公告並鼓勵所屬師生人員踴躍投稿,以光篇幅。本國際學術研討會之投稿截止日期為96年10月14日(星期日)。其餘相關資料,可上本研討會專設網站下載(網址.tw/)。本次研討會在「策略聯盟」之主題方面徵求下列主題論文:(1)技職教育策略聯盟之理論基礎(2)技職教育策略聯盟之組織文化(3)技職教育策略聯盟政策與法令(4)技職教育策略聯盟之課程發展(5)技職教育策略聯盟之師資培育(6)技職教育策略聯盟之成效評估(7)技職教育策略聯盟之國際比較(8)其他技職教育策略聯盟相關議題。? ? ???? 另外在「產學攜手(合作)」主題方面則徵求下列主題論文:(1)技職教育產學攜手(合作)之理論基礎(2)技職教育產學攜手(合作)之組織文化(3)技職教育產學攜手(合作)政策與法令 (4)技職教育產學攜手(合作)之課程發展(5)技職教育產學攜手(合作)之師資培育(6)技職教育產學攜手(合作)之成效評估(7)技職教育產學攜手(合作)之國際比較(8)其他技職教育攜手(合作)相關議題。 ? 若有欲詢問事項請洽聯絡人:黃議正先生:(02703 行動:0937178257? 或簡振興先生:(02703 行動0968178748.tw/center/Framework.htm。 ▲Top 課程新知 1. 奈米功能性粉體製程技術 奈米粉體技術是奈米材料工程科學的基礎。它在微小粒子下,以異常之光、電、磁、熱、力學、化學效應提昇塑橡膠、纖維紡織、電器材料、通訊、塗料、陶瓷、玻璃、照明、紙業、食品、建材、環保、印刷現有工業產品之功能與附加價值。奈米粉體製程技術關鍵在於控制奈米粒徑與結構排列、製程中保持分散與應用中達到分散等技術。本所已建立常用的反應沉澱法、微乳液法、溶膠凝膠法、超重力合成法等各類奈米粉體製造平台技術與試製重點奈米粉體,這些粉體粒徑約5~200nm。 技術重點 反應沉澱法、微乳液法、溶膠凝膠法、超重力合成法等反應合成技術 化學排列結構與晶系外貌的調控技術 粉體界面改質以達到奈米分散的技術 奈米粉體去除雜質、濾取與乾燥技術 應用範圍 無機金屬化合物:CaCO3、BaCO3、Al(OH)3、Mg(OH)2、ZnO、TiO2、Ce(OH)2、Fe2O3、Fe3O4、CuO、BaTiO3、MoS、CdS等奈米粉體合成 ? 有機酸金屬鹽:Ca、Mg、Sr、Ba、Zr、Cr、Mo、Mn、Fe、Co、Ni、Cu、Zn、Al等之硬脂酸鹽、松香酸鹽、草酸鹽等奈米粉體合成 ▲Top 教材教法 創意生生不息:教學資源中心聯合成果展為配合行政院推動「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之「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教育部研訂「大學校院藝術與設計系所人才培育計畫」,五年內已投入超過3.25億元整備大學校院藝術及設計相關系所現有教學資源,推廣產學合作及培育創意產業人才。計畫執行以來,成果豐碩,預定於96年9月29日至10月14日假台南縣蕭壟(土龍)文化園區舉行「創意生生不息 教學資源中心聯合成果展」活動,藉以達到交流觀摩、學習及全民共享之目的。 前開計畫分別針對「傳統藝術創新」、「音像數位設計」及「生活流行用品設計」等主題領域,分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國立臺南藝術大學、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及國立成功大學擔任主辦學校,成立五所教學資源中心,與各夥伴學校共同培育一支宏大且富有開拓創新能力的高素質文化人才。本次為期16天的成果展,除了豐富的平面成果、實作、動態媒體、出版品及許多榮獲國內外創作設計或發明的作品外,也可從中窺見台灣設計新秀不可小覷的實力與生生不息的創造力。 華人傳統水墨畫中的「花神」栩栩如生的動人舞姿,同時也贏得義大利、葡萄牙等多國動畫影展提名的作品,是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數位媒體設計教學資源中心) 透過3D影像技術和動作捕捉器而成。此外,嶺東科技大學的「鬥棋士」,則是以數位電子技術加上同學的奇幻創意,將東方色彩濃厚的象棋遊戲轉化為數位冒險遊戲,為傳統象棋遊戲賦予嶄新的面貌,並獲得4C數位創作競賽與新一代設計展多項大獎。 隨著產品設計逐漸受到企業重視,精品設計和通用設計的概念已分別被納為工業設計時的考量因素之一。在精品設計上,國立臺北科技大學的作品「桿動」結合感應器和聲音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