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泰州姜堰区励才学校.ppt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该文档均来自互联网,如果侵犯了您的个人权益,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

词类活用 (1)余自临安舟行适临汝: (2)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句子翻译 ⑴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⑵古之人不余欺也! ⑶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 * 舟,乘船,名词作状语。 目,用眼睛; 耳,用耳朵,名词作状语。 鸣,使······鸣,动词的使动用法。 古今异义 1、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2、空中而多窍 3、自以为得其实 古:往,到。今:适合,舒服。 古:中间是空的。今:天空中。 古:两个词。其,那,指示代词;实,事情真相,名词。 今:一个词。义为“实质上”。 一词多义 鼓:微风鼓浪 噌吰如钟鼓不绝 一鼓作气 令赵王鼓瑟 得: 得双石于潭上 因得观所谓石钟者 莫: 至莫夜月明 故莫能知 焉: 硿硿焉 微波入焉 (振动) (名词,鼓) (弹奏) (名词作动词,击鼓) (得到) (能够) (通“暮”,晚上) (否定性副词,不) (相当于“然”,……的样子) (相当于“于是”,到那里) (定语后置句) (宾语前置句) (判断句) 思考: 这篇课文 说明了一个什么道 理?这个道理是怎么得出来的? 思考: 3、苏轼认为石钟山是因何得名的? 1、苏轼怎么会来到石钟山的? 2、苏轼到石钟山后都有哪些见闻? 问题: 作者是怎样描写月夜绝壁下的情景的? 鹳鹤“咳笑” 绝壁千尺 栖鹘惊起 绘形绘声 情景相生 绝壁之下,有石穴罅,微波入焉,发噌吰之声,同无射钟的声音; 两山之间,有大石,中空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发窾坎镗鞳之声,同歌钟的声音。 石钟山得名原因: 因声得名 课文共写了苏轼哪三次笑,都分别有什么含义? 小童扣石—笑而不信 得出原因—笑谓迈曰 发表议论—笑李渤陋 怀疑、否定的笑 欣慰、兴奋的笑 嘲讽、不屑的笑 东坡《石钟山记》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至今游石钟山者,皆以坡语为然。余亲家翁彭雪琴侍郎……驻江西最久,语余云:湖口县钟山有二,一在城西,滨鄱阳湖,曰上钟山;一在城东,临大江,曰下钟山,下钟山即东坡作记处。然东坡谓山石与风水相吞吐,有声如乐作,此恐不然。天下水中之山多矣。凡有罅隙,风水相遭,皆有噌咳镗鞯之声,何独兹山为然乎?余居湖口久,每冬日水落,则山下有洞门出焉。入之,其中透漏玲珑,乳石如天花散漫,垂垂欲落。途径蜿蜒如龙,峭壁上皆枯蛤粘着,俨然鳞甲。洞中宽敞,可容千人。最上层则昏黑不可辨。烛而登,其地平坦,气亦温和。旁又有小洞,蛇行而入,复宽广,可容三人坐。壁上镌“丹房”二字,且多小诗,如云:“我来醉卧三千年,且喜人世无人识。”又云:“小憩千年人不识,桃花春涨洞门关。”无年代姓名,不知何人所作也。盖全山皆空,如钟覆地,故得钟名。上钟山亦中空。此两山皆当以形论,不当以声论。东坡当日,犹过其门而未入其室也。 俞樾《春在堂笔记》卷七 苏轼笑李渤,俞樾笑东坡,你如何看待这种后人笑前人的做法? 讨论: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